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友于小传

友于小传

二卷。明纪廷相撰。廷相字柱石,献县(今属河北)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记载历代兄弟友爱的故事。作者认为兄弟友于之情本人之天性,但当时人情日薄,人往往只知亲爱其亲,而不知和睦兄弟,故作成是书,选录旧迹以寓感发之义。书中只录普通士庶人家的家庭细务,于帝王、圣贤及奇行异节舍生取义等人则不取,其目的在于普通人所能做到的。书分上下二卷,上卷题为循常,下卷题为处变。书后有其子尧卿跋语,中称有族人兄弟不和,暑天抄书于廷相书屋,每天挥汗抄此篇,最后竟惭愧而去,兄弟亦复和睦,可见此书在当时有一定影响。

猜你喜欢

  • 天理主敬图

    一卷。清代冉觐祖(1636-1718)撰。此书以绘图形式来讲明“天理、性道”的学说。全图上标“天理”二字,来说明“性道”的重要,中间列有“存养、省察、讲学、力行”四项,来说明“体道”的作用,下写有一“

  • 左传经例长编

    不分卷。清廖平(详见《左氏春秋杜注集解辨正》)撰。廖平是清末著名经学家、思想家,著述很多。此书为稿本,用红格竹纸抄写,每半页十一行,每行二十四字,小注双行,字数同。书法工整,点画不苟。封面左方有红签题

  • 画继

    十卷。宋邓椿(生卒年不详)撰。邓椿,字公寿,四川双流(今属四川)人。邓椿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曾官中知枢密院事,家藏书画宏富。邓椿耳目濡染而精于赏鉴,编缀是书。因唐张彦远之《历代名画记》起自轩辕止于唐会

  • 正谊堂诗文集

    二十卷。清董以宁(1629-1670)著。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江苏武进县人。能诗文,尤工于词,于历象、乐律、舆地皆有造诣。与陈维崧,邹祇谟,黄永并称“毗陵四才子”,晚年至力经、易,著有《正谊堂文集

  • 奉阳草堂诗集

    二十卷。明郑撰。其生卒年未详。十六岁即以能诗名。其《赠满震寰太仆三黜》诗,当时为文养孟所称诵。后因《黄芝歌》忤魏忠贤得祸,搜捕逃匿,家人以其原稿尽付水火,故其少作尽逸不存。后系锦衣狱中,曾手自删定旧刻

  • 镜心楼集

    二卷。明朱方中撰。方中,字雪楼,江陵曾孙、射陂长子。江苏宝应人。生卒年均不详。方中生而颖异。其家累世文献,藏书甚富。每日取而读之,善于诗。但因其家世才名过于显赫,因而掩盖了其名。其卒后,罗念庵为之悼之

  • 春秋左传函义

    一卷。晋干宝撰,清马国翰辑。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东晋著名学者、史学家。少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领国史,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性好阴阳术

  • 书经稗疏

    四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此书说解《尚书》,颇多精当见解,如谓《尚书》之“禋”非《周礼》之“禋”,“类”非《周礼》之“类,五服、五章亦不以周制解虞制;因《周礼》日月辰次,正《泰誓》十三年为

  • 南海杂咏

    十卷。明张诩(1455-1514)撰。张翊,字廷实,南海(今属广东)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累官至南京通政司左参议。著有《白沙遗言》(已著录)、《东所文集》等。是集为张诩杂咏广州诸古迹的诗集。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

    ① 五卷。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具体成书过程,是由智奉陈后主陈叔宝至德元年(583)诏令,于太极殿“开仁王般若经题”,讲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