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历代三宝记

历代三宝记

十五卷。隋代费长房(生卒年不详)撰。长房,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本出家为僧,博学而精于玄理。北周建德三年(574)废佛法时还俗。隋初被召任翻经学士,在大兴善寺国立译场参加译事。自开皇四年至十七年(584-597),那连提耶舍译《大方等日藏经》、《力庄严三昧经》,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善思童子经》、《移识经》、《观察诸法行经》、《商主天子问经》、《金光明经·嘱累品》及《合部金光明经序》等共八十余卷,都由长房笔受。他还致力于佛经目录的编辑,到开皇十七年,撰成《历代三宝记》十五卷,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进献给隋文帝。《历代三宝记》亦称《开皇三宝录》,简称《长房录》或《房录》。此书是一部较为全面而又系统的佛经目录。作者在全国统一,又亲参国立译场的有利条件下,鉴于以往存在的佛经目录散佚,有的记载不全等情况下,致力搜检,隐居历年,付梓而成。本书共分四部分:一为“帝年”,三卷,以周庄王十年(公元前687)为释迦降生之年,从此开始至隋开皇十七年止,分上下排列,上列各朝帝王、年号和干支,下记佛教的兴替,佛典的传译,旁及有关史事,是佛教年表的雏型。其中,第一卷是周、秦。第二卷是西汉、东汉。第三卷是魏、晋、宋、齐、梁、周、隋,附列吴、苻秦、姚秦、乞伏秦、北凉、后魏、北齐、陈。在叙录中还提到了蜀汉、前凉、前赵、后赵等。二为“代录”,九卷(第四至十二卷),每卷前有叙论,次列经录,依次附译人略传。通过它,可以看出佛典的译传在各个朝代的情况。据《总序》记载:代录部分译述者共有一百九十七人,译述典籍合为二千一百四十六部,六千二百三十五卷。三为“入藏录”,二卷(卷十三是大乘经入藏目录,卷十四是小乘经入藏目录)共收佛典一千零七十六部,三千二百九十二卷。四为“总目”、一卷(卷十五)。载有收入此书的表文和本书总序及全书目录,附有宋、梁、魏、北齐、隋六家经录和已佚的古代二十四家经录,保存了古代佛教目录的丰富资料。此书优点很多,无疑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典目录和译经史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佛教经籍注疏中很有影响,很有学术价值的重要文籍,历来受到学人重视。由于此书取材广泛,历经数代,费时久长,故缺欠之处也不少,如年代有误,译人张冠李戴,一经重见复出,失译人名等。本书写成后,即上于隋廷,隋文帝曾下令流通,自唐开元以后遂收入大藏经中。现常见版本有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四礼从宜

    四卷。清苏惇元撰。苏惇元生卒年及生平未详,安徽桐城县人。“四礼”指冠、婚、丧、祭,“从宜”即顺从今俗、因时制宜。作者做法是:乡俗不违古礼的地方就采用,乡俗违背古礼处就予以辨正,且所定仪节力求简单易行,

  • 周易无忘录

    三卷。清蒋珣撰。珣字少泉,浙江余姚人,嘉庆举人,官至瑞安教谕。著有《易义》、《书义》、《诗义》、《春秋》等经无忘录。《周易无忘录》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卦爻及彖象传之微旨,中卷发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诸

  • 四书述要

    十卷。清杨玉绪撰。玉绪字诞斯,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是书首有玉绪自序,略谓“于当代诸贤著说,随见随录,散者聚,迂者切,晦者显,疑者决,约而能该,脉络接续,故曰述要。”是书分上下截,下截全列经注,上

  • 中庸四记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大学古本私记》)撰。光地著有《中庸余论》、《中庸章段》。是书刊于道光五年(1825)。其玄孙李维迪于跋中说,从售书者中检查是书为先公手迹,又书中有两处与先公著书相同,故认定是先公

  • 武备三大秘书

    六卷。原题秀水施永图山公氏辑,男施衮、施裘、施冕参较。施永图字山公,一字明台,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光绪《嘉兴府志·秀水文苑传》载:永图由贡生仕至凤泗道,归里后,著《五经四书慧解》、《历代纪异》等书。

  • 潇湘听雨录

    八卷。清江昱(1706-1775)撰。江昱字宾谷,号松泉,江苏江都人。乾隆廪生,自幼有圣童之称,安贫嗜学,拥书万卷,治经史、考金石,尤称精通。一生著述很多,有《尚书私学》四卷、《韵岐》四卷、《梅鹤词》

  • 云间志

    三卷,杨潜修,朱端常、林至、胡林卿纂。清嘉庆十九年(1814)华亭沈氏金陵刻本。杨潜,华亭知县。此志修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久佚。王鹤溪家有抄本,钱竹汀借抄于王鹤溪家,袁寿延复借钱氏抄本,转录以

  • 大易蓄疑

    七卷。清刘荫枢撰。刘荫枢字乔南,韩城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贵州巡抚。该编采用王弼本,只有六十四卦而《系辞》以下则无。其说多采用朱子《本义》而小有变动。但措词蹇滞,大多数都不能自圆其说。《

  • 武进阳湖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王其淦、吴康寿修,汤成烈等纂。王其淦,字筱霞,江西庐陵人,清廪贡生。同治三年(1864)六月任金坛知县,五年二月任武进知县,光绪二年回任金坛,四年调任阳湖知县,六年复任武进知县,于十

  • 益古演段

    三卷。元李冶(详见《测圆海镜》)撰。这是李冶写于1259年的关于天元术的普及著作。在自序中李冶称:“近世有某者,以方圆移补成编,号《益古集》,真可与刘李相颉颃。余犹恨其闭匿而不尽发,遂再为移补条段,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