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昌县志

南昌县志

①七十卷,首一卷,清顾锡鬯等修,蔡正笏等纂。顾锡鬯,字考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进士出身,乾隆十五年(1750)任南昌县知县。南昌县志在明洪武、弘治年间,皆经纂辑,惜已不传,顾令赴任伊始,即根据省郡二志,修成此书,乾隆十六年(1751)刻印。全书七十卷,首一卷,其宏纲分为:天文志、舆地志、建置志、官师志、选举志、人物志、杂志、艺文志。此书因系草创成篇,故子目分合多有未当,记述中多处出现浮夸失实,实为遗憾,然质之创修者之难,亦未可苛求也。② 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阿应麟等修,彭良裔等纂。阿应麟,字镜潭,张掖人,进士出身,道光元年(1821)任南昌县知县。道光初年,阿应麟设局续辑南昌县志,壮志未酬而中途厌世,后由继任知县文海、徐清远接踵修纂完成。道光六年(1826)刻印。共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此书对于赋税志,备极详尽,将历代赋额与免除始末,详载无遗,堪称扼要。又杂志中,附载村庄姓氏,凡本县氏族,无一不备,较之惟载一二巨室者,殊为得体。③ 三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庆云等修,吴启楠等纂。庆云,字书五,蒙古镶白旗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南昌县知县。道光二十八,庆云奉檄修志,遂聘贤士大夫,立局从事,完稿付刊。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印。共三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卷首绘图、凡例,卷末后跋、原序、原修衔名。此志距道光六年阿应麟志仅二十余年,故新增者惟人物选举较多,余皆寥寥。此志续增之最可贵者,当为赋役志,因清代《赋役全书》每十年即修辑一次,颁行各地,此志则据道光二十三年所颁发者,录之以续旧志。本书缺武备志,是为遗憾。④ 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陈纪麟等修,刘子浔等纂。陈纪麟字简斋,河南光山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同治九年(1870)署任南昌县知县。陈公奉檄修志,延揽刘子浔、燕毅等乡绅,自同治九年三月,启局修纂,至十月成稿付梓。共为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卷首序、衔名、凡例、目录、绘图、卷末原序、原跋。此志将乾隆顾志、徐志及道光阿志、庆志汇纂,再以道光二十八年以后事续辑入各门之后,旧志中位置不甚当者,移置之。与旧志相较,此志删去天文志,增立武备志;旧志艺文志目中诗文与书目并举,此志只载书目,不载诗文,而把诗文附于有关各门中,亦有鸿篇巨作,附于本人传后,上述变动是很有见识的。⑤ 六十卷,首一卷,清江召棠等修,魏元旷等纂。江召棠,字云卿,安徽桐城人,监生出身,光绪二十六年(1900)任南昌县知县,未几瓜代,光绪三十年(1904)再任。魏元旷(1857-1921),原名焕奎,字斯逸,号紫侯,江西南昌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长,曾讲学南昌东湖书院,并受聘为《豫章丛书》主编,其著作合刊为《魏氏全书》三十七种,共一百一十二卷。光绪三十年(1904)县令江召棠聘魏主纂《南昌县志》,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于南昌教案中受害后,魏即携志稿自随,赴辽沈,居京师,仍不时进行增补修订,遂成志书。民国八年(1909)刻印。共六十卷,首一卷。此志纂辑素材为历代《南昌县志》中最完备者,体例亦多改革,其功不惟增新,且能补旧。惟此书删去旧志中的沿革表与武备志,殊为失当,且光绪宣统之际,新政已渐推行,惜此志皆未言及,可谓不知因时制宜。此书尚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和1960年江西省图书馆铅印本。

猜你喜欢

  • 春秋经传比事

    二十二卷。清林春溥(1775-1862)撰。春溥字立源,号鉴塘,又号蓼怀,闽县(今福建闽侯)人,清代学者、经学家。嘉庆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重与恩荣宴,加四品衔。著有《孟子外书补证》、《四书拾遗

  • 说文部首表

    一卷。清王筠撰。参见《说文句读》。此书本蒋和之《说文字原表》修订而成,并易“字原”为“部首”。王氏以“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为原则,将部首编为谱牒世系的表格,附于《说文句读》之后。其

  • 明人丛刻

    二十种,二十五卷。明佚名编辑。本书汇辑南北朝、唐、宋、元以来诗话、词话等谈艺评文之作,主要有梁钟嵘《诗品》、明王世贞《诗评》、宋严仪《沧浪吟卷》、元陆辅仁《词旨》、明王世贞《词评》、《曲藻》、唐孟棨《

  • 古泉山馆金石文编残稿

    四卷。清瞿中溶撰。瞿中溶,详见《集虎符鱼符考》条。本书卷末,有张钧衡跋。张在跋中说,原稿为160卷。稿成未付印,藏于陆莘农家。后潘文勤借阅,欲为刊行,竟以卷帙太多不果。后陆取回时,舟复洞庭,稿遂没于水

  • 吴疏山集

    十七卷。吴悌(?-1568)撰。吴悌,字思诚,别号疏山。金溪(今属江西)人。明学者,嘉靖十一年(1332)进士,官至兵部侍郎,谥文庄。其学出于王守仁,然清苦刚介,卓然独立。《吴疏山集》17卷,其中吴悌

  • 读说文杂识

    一卷。清许棫(生卒年不详)撰。许棫字梦西,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是出乃是随手札记,或录他人之说,或记自己之见,亦有本系他人之说,即以为自己所有者,如“衣”字以为当是象衣之形,此乃明朝人之说。力除改篆文

  • 旗亭记

    二卷。清金兆燕(约公元1775年前后在世)撰。金兆燕,字钟越,一字榕亭,号兰皋生,全椒(今属安徽)人。他幼年聪敏,号称神童,中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历任国子监博士、扬州郡学教授。工诗词,兼擅骈

  • 括异志

    十卷。旧本题宋张师正(约1060年前后在世)撰。张师正,字不疑,居里及生卒年均不详。熙宁中为辰州帅。有《倦游杂录》八卷和本书。《文献通考》载张师正擢甲科后,宦游四十年,不得志,于是推变之理,参见闻之异

  • 吉林提法司第一次报告书

    五卷。清吴焘撰。吴焘,字子明,云南保山县人。清光绪进士。是书为宣统元年(1909)其任吉林提法使时所编。卷首为谕旨奉折,卷一为司署,下为写真类、文牍类、章程类,有司署职员经费及省城全部经费各表卷二为审

  • 启札青钱

    十八卷。不著撰者姓名。所载手书正式。一曰具礼、二曰称呼、三曰叙别、四曰瞻仰、五曰即日、六曰时令、七曰伏惟、八曰燕居、九曰神相、十曰尊候、十一曰托庇、十二曰入事、十三曰未见、十四曰祝颂、十五曰不宜。亦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