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宋二体石经宋拓残本

北宋二体石经宋拓残本

一卷(影印本)。罗振玉辑,民国十二年(1923)印于天津。所收《易经》八行,从《升卦》“曰允升大吉”起,至“无所疑”止;《尚书》五十行,从《武成》“壬辰旁死霸”起,至《洪范》“三日祀四”止;《诗经》十六行,从《小雅·小明》“明明在上”起,至“惮我不暇”止;《礼记》六十九行,从《檀弓上》“之弟”起,至“子辱与弥牟之”止,又从《月令》“季春之月”起,至“母害五谷母”止,又从《乐记》“于陈”起,至“乐者为”止;又从《表记》“稷之祀”起,至“诗曰后”止;此外还存有《王制》“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十字。《周礼》,从《天官·内宰》“大与其粗良”起,至“上春诏”止;又从《春官·大宗伯》“相大丧亦如之”起,至“乃颁”止;《地官》则存《媒氏》、《司市》、《掌蜃》、《保氏》、《土训》等篇的一些残文。据罗振玉序,此册得自山阳丁氏,故册后有丁晏、丁寿父子二跋。按,北宋石经刊于宋庆历元年(1041),内容为《易经》、《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孟子》,字为篆书、楷书二体,书石者为杨南仲诸人,故其篆文斐然可观。立石未久,经金、辽之乱,石已残毁,到元末之乱时,石已亡佚。自唐开成石经以来,如孟蜀石经、南宋石经等,拓本皆有流传,唯独北宋石经拓本,稀若星凤。后人虽有考订宋代石经文字异同的愿望,但却有文献不足之感。丁氏所得的宋拓残本,虽然北宋《汴学二体石经记》之文已有记载,但拓本本身却必赖罗氏才得以流传。此册所存字虽少,但对于考证宋代石经,却是十分重要的。

猜你喜欢

  • 程梅轩集

    四卷。程从龙(生卒年不详)撰。从龙字登云,别号汉章。嘉鱼(今属湖北)人。元末隐居教授。入明不仕。终生布衣。此集为其孙鉴所编。前有其门人李德庸序,及从龙小传。另有王进、王恺二人序及鉴跋。跋称从龙著作散佚

  • 两粤城守记

    见《两粤梦游记》。

  • 堆垛求积术

    一卷。清董祐诚(详见《割图连比例图解》)撰。中算垛积术自沈括、秦九韶、杨辉、朱世杰等人工作,多有建树。清陈世仁《少广补遗》对此作了总结性工作,引起了不少中算家的研究兴趣。董祐诚《堆垛求积术》(1821

  • 裁纂类函

    一百六十卷。无著撰人姓名。书前有虞集序。序中称书为相台庐陵周宏道先生所著。所谓周宏道先生亦无所考。根据序文的意思推断,周宏道可能是指周必大。周必大《平园集》外还著述八十余种书未传于世。一些奸黠的书贾,

  • 纠谬正俗

    《匡谬正俗》宋人之称,避太祖讳所致。详见“匡谬正俗”。

  • 真儒一脉

    无卷数。明吴桂森(生卒年不详)编。吴桂森字叔美,无锡(今属江苏)人。他和顾宪成、高攀龙讲学于东林书院。著有《书经说》、《曲礼说》、《周易象述》、《息斋笔记》等书。此书前列从祀四先生薛瑄、胡居仁、陈献章

  • 毛诗义问

    一卷。三国魏刘桢(?-217)撰,清马国翰辑。刘桢,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为丞相曹操掾属。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在当时负有重名。有《刘公干集》。《隋书·经籍志》著

  • 周易惜阴录

    四十六卷。清徐世沐(1635-1717)撰。徐世沐字尔瀚,江苏江阴人。《江南通志》把他列在儒林传中,称他“与陆陇其相契”,而陆陇其的《三鱼堂集》中有徐世沐《四书惜阴录》跋,可能徐世沐也是个讲学家。徐世

  • 剑草

    一卷。明熊明遇撰。明遇,字良孺,进贤(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四十三年擢兵科给事中,旋掌科事,上疏极陈时弊,被劾与东林党通,出为福建佥事,迁宁夏参议。崇祯元年(1628

  • 刘氏碎金

    一卷。清刘延禧撰。延禧字辰孙,江苏吴县人。刘氏精音韵之学而不喜著作。延禧殁后,其友人吴县雷浚辑其遗著一卷,名曰《刘氏碎金》,收入古韵通说跋一篇、答袁春巢书一篇、袤轩杂缀数则。所论颇能发明音理,证据确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