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固山志

北固山志

①十二卷。清释了瑛撰。了瑛,号韫庵,象山寺僧。《北固山志》道光刻本,共十二卷。卷首为宸翰。正文分为七门,依次为形胜、建置、古迹、碑刻、人物、杂识、艺文。兹篇以明张莱《三山合志》为底本,广搜博采,历时八年而成。除大量增补前人失漏之事,亦多正前人之谬误。如凤凰池条,旧谓三面环水,春夏小满之时,可泊舟绝壁下。今则指出,康熙七年,移建演武场官厅,河塞,无复三面环水者。甘露寺条,辨甘露之名实自卫公始亦卓有见识。旧志多谓甘露寺之名始于吴,为误。今则谓考李文饶集,有祭言禅师文云,因甘露之降瑞,立仁祠于高标。又谓,宝历间创甘露刹,以资禘皇之冥福。则甘露之名自卫公始明。② 十四卷。清周伯义、陈任阳撰。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府城北一里。下临扬子江。势最固险,故名北固。《水经注》所谓别岭入江。别岭即后峰。僧了瑛曾辑《北固志》十二卷,则专指后峰言之。周、陈二人以为不足,则又重修,并及前、中两峰,而成此书。《北固山志》光绪三十年(1904)刻本,共十四卷。分为八门。卷首为宸翰。其后依次为形胜、建置、古迹、碑刻、人物、纪要、杂识、艺文。其柳永墓条,谓柳耆卿卒,葬丹徒土山。同时有柳说者,适居丹徒,哀耆卿之后,而收恤之。此丹徒柳姓之始。其下并引陈朝清墓志、叶梦得《避暑录话》等数种旧籍以证之,颇为可信。此条之详确,远胜旧志。他若记唐若山与客游北固山,遇道士而随其隐去事,亦远详于旧志,且文字亦十分生动。

猜你喜欢

  • 西元集

    八卷。明马汝骥(1493-1543)撰。马汝骥,字仲房,号西玄。陕西绥德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改庶吉士。以谏南巡廷杖,出为泽州知州。世宗立,召还,授编修,官至礼部右侍郎。其事迹附见《明史·舒

  • 补斋口授易说

    无卷数。据《四库全书总目》,该书为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者名氏,题曰“门人永丰周佐编次”。“补斋”大概是他老师的号,周佐记录老师所讲授而成该书。但“补斋”不知是何许人,周佐也不详其始末,朱彝尊《经义考

  • 脱影奇观

    三卷。续编一卷。英国德贞撰。德贞名约翰,伦敦传教会教士,于同治二年(1863)入中国,光绪二十年(1994)卒于北京德贞曾于北京崇文门内设医院行医有年,同时带有照像机,当时称聚影匣,为中西友人照像,当

  • 张氏医通

    十六卷。清张璐(1617-1699)撰。张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长州(江苏苏州)人。早年习儒,明末战乱时期,曾隐居于洞庭山中十余载,专心钻研医术,后业医六十余年。与喻昌、吴谦齐名,被称为我国清初三大

  • 词坛纪事

    三卷。清李良年(1635-1694)撰。李良年生平事迹见《秋锦山房词》。此书主要记述唐宋词人的有关遗闻佚事,书无序跋,事件都按时代先后排列,其间也有编者的参订按语。所引均无出处和著者姓氏,徒使读者迷其

  • 词旨畅

    二卷。清胡元仪(生卒年未详)撰。胡元仪生平事迹见《毛诗谱》辞目。本书阐发陆辅之《词旨》之微意,故曰《词旨畅》。因篇幅增多,故析为上下二卷。辅之受学于乐笑翁。元仪以《词源》申证陆说,最为有法,原列属对警

  • 居士集

    五十卷。宋欧阳修(1007-1072)撰。欧阳修生平见《毛诗本义》辞目。此集前列苏轼序及年谱。旧本每卷有熙宁五年(1072年)子发等编次数字。而苏轼序谓得于其子棐,乃次而论之。序作于元祐六年(1091

  • 蓬莱县志

    八卷。清高岗修,蔡永华纂。高岗字仑侯,北平人(今北京市),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六年(1667)任蓬莱县知县。蔡永华,邑人,曾任河东、陕西等处都转盐运使。考蓬莱县,其原无旧志,此志为创修。高

  • 乐章集

    一卷。宋柳永(980?-1053)撰。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一字景庄,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早年随父亲在汴京,以写艳词知名于时。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号柳屯田。著有《乐

  • 甘薯录

    一卷。清陆耀(?-1794)撰。陆耀,字朗夫,一字青来,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中举人,做过多年地方官,官至湖南巡抚。作者编撰《甘薯录》旨在倡导、推广甘薯的种植,较为详细地论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