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别本袁海叟诗集

别本袁海叟诗集

四卷。明袁凯撰。袁凯,字景文,自号海叟,华亭(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三年(1370),以布衣召任御史,后托疾辞官,洪武二十九年,起任华亭县学训导。著有《海叟集》。是集为明正统元年(1506)陆深与李梦阳所删定本,又经何景阳授意其门人孙继芳刊刻于松江,但此刻本早已散佚,后来所传仅钞本而已。凯于生前曾自定《海叟集》四卷及集外诗一卷,明万历年间曾有祥泽张氏刻本,然亦已久佚。而四库馆臣所见本为钞本,此本后有万历十七年(1589)王俞跋,盖此编不同于《海叟集》则可概见一斑。凯幼孤力学,少年时即以《白燕诗》名于当时,人呼之为“袁白燕”。其诗取法于杜甫。程嘉燧曾评其诗称:“海叟诗,气骨高妙,天然去雕饰,有天容道貌,即之冷然。古意二十首,高古激越,雄视一代。七言古诗,笔力豪宕。甚少不如意。七言律诗,自宋元来学杜,未有如叟之自然者。野逸玄澹,疏荡傲兀,往往得老杜兴会。空同(李梦阳)诸公,全不悟此。七言绝句似乎率易似古乐府,亦是老杜法脉。”是语虽然过誉,但亦说明了其诗的成就及影响。有四库本。

猜你喜欢

  • 乐府遗音

    五卷。元瞿祐(1341-1427)撰。瞿祐(一作佑)字宗吉,自号存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官至内阁办事。瞿祐少时,以和凌雪翰“梅雪争春”词知名。又作“赋鞋杯”词,呈杨维桢。洪武中,以荐历宜阳训导,

  • 梅花道人遗墨

    二卷。元吴镇(1280-1354)撰。镇字仲圭。自号梅花道人。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画家。性格抗怀孤往,穷饿不移。此集为其乡人钱棻摭采题画之作,荟萃成编。镇画深自矜重,不轻易为人作。后来画贾伪为题识,

  • 刘氏家塾四书解

    不分卷。清刘豫师撰。书首有自序及凡例,又有其门人温怀璋、袁文焕二序。自序称“读李二曲《四书反身录》,喜其反身二字,切中时病,而所讲书理,又悉以人生日用寻常之事为言,爰仿其意,与子弟门人辈讲学,就人眼前

  • 仪礼注疏正讹

    十七卷。清金曰追撰。曰追字对扬,号璞园,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金氏依据朱熹《经传通解》,另参以杨复图、敖继公《集说》,陈凤梧、钟人杰两郑注本,以及沈彤《小疏》、马駉《易读》诸书,于每节经文标“起、止”

  • 大元一统志

    元代官修地理总志。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由札马刺丁、虞应龙等编纂,至元三十一年(1294)完成初稿,共七百五十五卷。后因得《云南图志》、《甘肃图志》和《辽阳图志》,遂议重修,由孛兰盻、岳铉等主其

  • 关中奏议

    十卷。杨一清撰。杨一清(1454-1530),明镇江丹徒(今属江苏)人。原籍云南安宁,字应宁,号邃庵,石淙。成化壬辰(1472)进士。弘治(1488-1505)末巡抚陕西,选卒练兵,加强战备。武宗立,

  • 小倦游阁法帖

    四卷。清张丙炎刻。所收皆包世巨一家之书。“小倦游阁”是包世臣斋名。第一卷为自书诗文及杂临古帖。第二卷删拟《书谱》。第三卷《〈十七帖〉疏证》。第四卷答问十二条。包世臣自负草书,自谓能上接王羲之。所著《艺

  • 筠轩集

    十三卷。元唐元(1269-?)撰。唐元,字长孺。歙县(今属安徽)人。初以文学授平江路学录,后以徽州路学教授致仕卒。据朱文选所撰其行状,原有《敬堂杂著》、《思东杂著》、《吴门杂著》、《分阳杂著》、《金陵

  • 痧胀玉衡

    四卷。清郭志邃(生卒年不详)撰。郭志邃字右陶,檇李(今浙江嘉兴)人。此书专论痧证。痧证记载始于明末,但无专书。郭氏鉴于当时痧胀流行,乃集前人有关经验,于康熙十四年(1675)撰成此书。“痧”为天地间之

  • 祁县志

    ①八卷。清郭修,周继芳纂。郭字不详,河北高邑县(今河北柏乡县)人。顺治十三年(1656)任祁县知县。政绩甚嘉。《祁县志》康熙四年(1665)刻本。全书八卷,五十二小目。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