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八旗通志初集

八旗通志初集

二百五十卷。鄂尔泰(1677-1745)等奉敕纂。鄂尔泰,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康熙至乾隆时的重要朝臣。康熙时举人,授侍卫,与田文镜、李卫并为胤禛心腹。雍正时,任云贵总督、军机大臣。乾隆时,与张廷玉等总理事务,进保和殿大学士,加至太保。雍正五年(1727)奉命领修此书,乾隆四年(1739)修成。书共二百五十卷,分志、表、传三部分。八志为:“旗分志”十七卷、“土田志”五卷、“营建志”三卷、“兵职志”八卷、“职官志”十二卷、“学校志”四卷、“典礼志”十五卷,“艺文志”十卷。八表为:“封爵世表”八卷,“世职表”二十四卷,“八旗大臣年表”八卷,“宗人府年表”一卷,“内阁大臣年表”二卷,“部院大臣年表”二卷,“直省大臣年表”五卷,“选举表”四卷。八传有:“宗室王公列传”十二卷,“名臣列传”六十卷,“勋臣传”十九卷,“忠烈传”十二卷,“循吏传”四卷,“儒吏传”四卷,“儒林传”二卷,“孝义传”一卷,“列女传”十二卷。是书的编纂是以八旗兵制为经,以八旗法令、职官、人物为纬。八志以事系人,记载八旗的建置、规制、驻防、旗地、府第衙署、官员职掌、教育礼仪、诏诰诗文等。八表以年系人,详列清初以来世爵的承袭和职官的擢黜。八传以人系事,介绍各色人的事迹。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至四十三年创立的军事社会组织,以后逐渐形成完备的制度,对清王朝的建立和几百年的统治起过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书根据大量史书、实录、档案、文书、封册、上谕、奏疏、诗文、各旗册籍等多种史料写成,不但对清代特有的这一制度和组织作了详细、系统地介绍,而且保存了不少现已失传清代书籍的内容,为清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史料。本书有乾隆间的内府抄本和武英殿刻本,1985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以殿本为底本,并参校他书对此书点校,出版了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好云楼初集

    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李联琇(1820-1878)撰。李联琇,字秀莹,号小湖,江西临川人。道光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学士、福建学政、大理寺卿、江苏学政。曾主讲江南钟山书院。《好云楼初集》系作者自

  • 祖述约义私绎

    一卷。无撰述人姓名。此书只录《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五篇,又删去了一大半经文,也不引训诂,可是此书释义却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如此书认为《尧典》中“钦明”等十八字,是总括帝尧

  • 科学趣谈

    一卷。英国瑞思义(1859-1924)、清许家惺(生卒年不详)译。瑞思义,英国伦敦会牧师。1883年来华,先在北京学习汉语,后到直隶冀州一小村传教,后调回京城。1916年继李提摩太为上海广学会总干事。

  • 零陵县志

    十五卷,附补遗一卷。清稽有庆修,刘沛纂。稽有庆,字伯润,江苏无锡人,举人,曾任零陵县知县。刘沛,龙山人。《零陵县志》光绪二年(1876)刻本,共十五卷,附补遗一卷,分为:卷一地舆,其子目曰星野、疆域、

  • 孝经十八章辑传

    一卷。清汪宗沂撰。汪宗沂字仲伊,号弢庐,安徽歙县人。光绪六年进士,签分山西知县,告病不就,屡主安徽敬敷、芜湖、中江、紫阳各书院。是书首有自序,认为孔子作孝经见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疏序云夫子说孝

  • 钦定平苗纪略

    五十四卷。清鄂辉等奉敕撰。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贵州爆发了石柳邓、石三保等领导的苗民起义,历时一年许,后被官府镇压。此书详述了这次苗民起义发生、发展的经过及清政府善后措施。有武英殿聚珍版行世。

  • 六书通故

    一卷。清黄以周(1828-1899)撰。以周字元同,号儆季,晚年改号哉生,浙江定海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官浙江分水县训导。精礼学,撰《礼书通故》《经训比义》、《子思子辑解》等。此书为《礼书通故

  • 鸿猷录

    十六卷。明高岱撰。高岱,湖广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嘉靖时西曹吏。他认为,一个人既身通仕籍,就应知时政。但当时历代实录秘不可得见,于是广泛搜集先代臣僚的记述、传志、书疏案牍等,并加以考订,撰写成《鸿猷

  • 报恩缘传奇

    二卷。清沈起凤(1741-?)撰。起凤,字桐威,号渔,又号红心词客,苏州人。乾隆三十三年(1694)中举人。后屡赴会试不第,抑郁无聊,寄情词曲。所制不下三四十种,当时风行大江南北。乾隆帝两次南巡所观赏

  • 视履类篇

    二卷。明李同芳撰。同芳字济美,号晴原,昆山(今属江苏)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山东巡抚。该书乃自传性质的著作,主要记叙其生平善迹。书分四十门,每门题目皆取佳名为之,明显寓有自美自誉之意。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