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余干县志

余干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吕璋修,胡思藻等纂。吕璋,字藩青,山东文登人,举人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余干知县。同年吕璋奉檄续修县志,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成书刻印。此志内容极为简略,人物遗漏尤多。全书无选举志,然考其人物表,却实为选举表,名实不符。其艺文志与学校、秩纪、灾祥合为一卷,但内容仅有二页,全为学校中之藏书,而非邑人之著述,可见其夸张离谱之程度。至于秩祀、灾祥,其载述甚少,不足称志。全书惟赋役志所载尚详,官师表亦有可取。② 二十三卷,首一卷,清李修,洪锡光等纂。李,直隶景州(今河北省景县)人,举人出身,道光二年(1822)任余干知县。同年冬,李奉檄开局续修县志,至道光三年(1823)书成刻印。此志略胜于康熙李志,但仍有目无纲,难称完美。其秩官志,自康熙后,历任知县、县丞中不少人仅存姓名,而不注籍贯及署任年代,甚至出现有姓无名者,其仓促疏漏,可见端倪。惟其选举志,凡旧志表有误列或人物遗漏的,皆考证有关典籍史料后加以校补。③ 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区作霖等修,曾福善等纂。区作霖,字云甫,广东顺德人,举人出身,同知衔,同治八年(1869)任余干知县。同治十年(1871),区作霖奉檄修志,次年成稿,未及刊刻,即调任上饶,后由继任知县冯兰森重为校订,同治十一年(1872)东山书院刻印。旧志分门设类,有目无纲,此志体例则遵照省颁程式,纲举目张,远胜于旧志。其艺文志,首列书目,分经史子集,以下为诰、疏、记、序、书、辩、论、跋、说、箴、碑、墓表、墓志、列传、赋、诗各类,搜辑颇丰,门类亦多。

猜你喜欢

  • 谐声部分篇

    一册。不著撰人名氏。其中有王念孙、许瀚校语多处。详核是书,乃是丁履恒《形声类篇》的稿本。与大亭山馆刊本《形声类篇》相较,是书仅有前四卷:卷一形声部分篇,卷二形声通合篇,卷三论入声分部,卷四形声余论;没

  • 泺源问答

    五卷。清郑杲撰。郑杲,字东甫,山东即墨(今山东平度东)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六年(1880)进士,曾官至刑部奉天司主事。这本书是郑杲主持泺源书院时与门下弟子问答的记录整理。编辑者为其门人范之杰。郑杲治群

  • 华银山志

    十八卷。清释昌言撰。昌言,字虎溪。四川岳池县伏虎寺僧。《华银山志》同治三年(1864)刻本,共十八卷。分为十六门。首为星野。次图考。次疆域。次形势。次开建。次寺院。次灯田。次古迹。次护法。次游览。次道

  • 吴兴诗存

    四十八卷。清陆心源(生卒年不详)编。陆心源,字刚甫,一字潜园,号存斋,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咸丰举人,光绪间官至福建盐运使。著有《仪顾堂集》、《唐文拾遗》。据陆心源自序称:“诗可补史之不足,乃录自六

  • 羯鼓录

    一卷。唐南卓撰。《唐书·艺文志·乐类》载南卓《羯鼓录》一卷,但不说南卓何人。其《杂史类》又载南卓《唐朝纲领图》一卷,注曰南卓字昭嗣,大中时为黔南观察使。计有功《唐诗纪事》也称南卓为拾遗,以谏谪松滋令,

  • 文选楼丛书

    ①三十四种,四百七十八卷。清阮元(详见《经籍纂诂》)辑刊,阮亨汇印。丛书所辑,部分为阮元自撰,其他为同时代学者所著,以经史考据、金石学等著作为主,所收著作可代表乾嘉时代学术之盛。阮元著作有《揅经室集》

  • 辽文补录

    一卷。黄任恒(1876-?)辑。黄任恒,字秩南,号述窠。广东南海人。黄任恒以“昔人断代选文,自上古以至前明,每朝皆有总集,张氏(金吾)《金文最》后出,而辽尚未有全文”。因“仿其例辑之”,于“骈散诸文而

  • 楚辞翼

    一卷。清董鸥洲(生卒年不详)撰。董鸥洲,北越人。此书为稿本,日本西村时彦辑《读骚庐丛书》本,大阪大学藏。

  • 汲古堂集

    二十八卷。明何白(生卒年不详)撰。何白,字无咎,号丹丘,东瓯(今浙江温州)人。约为万历至崇祯年间人。何白幼时为郡小史,龙膺为郡司理,异其才,集诸名士,赋诗以醮之,为延誉于海内,遂有盛名。著有《汲古堂集

  • 郊居遗稿

    十卷。明沈懋学(1539-1582)撰。沈懋学字君典,号少林,一号白云山樵。宣城(今属江西)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谥文节。著有《郊居遗稿》。是书原题:宣城沈懋学君典著,温陵何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