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余冬序录

余冬序录

一名《燕泉何先生余冬序录》,六十五卷。明何孟春(详见《文简疏议》条)撰。此书体例近似王充的《论衡》。共六十五卷,分内、外二篇,内篇二十五卷,一至五卷多论君道,六至二十五卷多论古今人品。外篇三十五卷及又闰五卷,均为杂论,以各自伦数为序,遂题为《余冬序录》。书首有何孟春自序,序中称:“……春也,少而仕宦,俸足自资,虽鞅掌王务,然未必无三余之隙,而性顾慵惰,比当开卷辄帐然止。嘉靖甲申,因言事调官南部干局,稍闲,乃理旧稿。乙酉冬闰,既稍有成帙,又明年得养病归山林,益多长咎,四体不勤,此心难恕。明年乃命儿子仲方取书稿而编辑之。岁亦适丁戊于冬闰,夫予之为学,犹是闰尔。帙成六十余卷,以岁阳为序,起毕辜尽极阳,遂题曰《余冬序录》。比诸昔贤,岁之余春,已不能不失之虚度,而况于以日以时乎?……”何孟春在三十岁之前已开始写作此书,初名《子元案垢》,共成二帙,十卷。中岁又欲作《山天志》,取《易》所谓多识前言性行之义,无奈体多病无力,中途而止。老年多病,自觉学无进益,每翻旧稿,心里便觉愧惭,于是便令其子编辑整理,为了凑篇幅,将何孟春十六、七岁时所论著之书以及平日应付他人求请文字之作一并收入,炫博贪多甚为芜杂。大旨主于品藻得失,不主于考证同异,且好为高论,不免流于迂僻。此书有明嘉靖间刻本,十三册,书首有自序及明嘉靖七年(1528)又记,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另有明万历间刻本,也为十三册,书首有明嘉靖七年自序,明万历十二年(1584)杨可大序、黄齐贤序,现存美国国会图书馆。另有《余冬序录摘抄内外篇》,共六卷,收入《纪录汇编》之中。

猜你喜欢

  • 知新录

    三十二卷。清王棠(生卒年不详)撰。王棠字勿翦,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此书效仿顾炎武《日知录》体例,按类撰编,却不立部目。每论一事立一标题,且博采众家之说,详细考辨,间或阐述个人观点,力求详尽,但所采引

  • 诗序辨说

    一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条)撰。关于《毛诗序》的研究是《诗经》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围绕着它而进行的激烈论争贯穿于全部《诗经》研究史。朱熹是南宋时代疑序派的主要代表,他鉴于时人对《小序》的盲目信从,

  • 太史华句

    八卷。明凌迪知编撰,成于万历五年(1577年)。该书仿宋代林钺《汉隽》体例,摘录《史记》字句,分类编排。现有明万历间刻本,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

    六卷,谷应泰著。谷应泰见《明史纪事本末》条,又有《明史纪事本末备遗》二册,内分“辽左兵端”、“熊王功罪”、“插汉寇边”、“毛帅东江”、“宁锦战守”、“东兵入□”六篇,着重叙述明清关系。后来,以此六篇关

  • 桐乡县志

    ①五卷。清徐秉元修,仲宏道纂。仲宏道,康熙年间任桐乡县知县。《桐乡县志》康熙十七年(1678)刻本,全书五卷,分四部,卷一为土地部,目为建置、分野、形胜、山川、城隍、疆域、地亩、衙署、古迹、仓廒、津梁

  • 梁武帝全传

    见《梁武帝西来演义》。

  • 孝史

    十卷。清钱尚衡撰。钱尚衡,字云林,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古人孝行,上起唐虞,下迄明代,以朝代先后为序。所记人物事件多采自正史及《一统志》,后其子凤文又搜访稗官小说,续补成编。各传之

  • 礼记王氏注

    二卷。魏王肃(详见《丧服经传注》)撰,清马国翰辑。其注《礼记》,《隋唐志》合并为三十卷,现在已经散失。马国翰根据孔氏《正义》、陆氏《释文》、杜氏《通典》及裴氏《史记集解》等书所引,辑录成二卷。考肃说《

  • 泉刀汇纂

    清邱峻(详见《南湖记略稿》)撰。泉刀乃古代钱币之代称,因刀形币而得名。研究历代钱币之钱谱由南朝梁之顾烜首创,其后封演等人相继写有同类之书,但至清代多已散佚,仅存洪遵《钱谱》一书。该书考察钱币之形制,描

  • 校邠庐逸笺

    四卷。清冯桂芬(1809-1874)撰。冯桂芬字林一,号景亭,吴县(今江苏省)人。冯桂芬发奋读书,1840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1844年任广西乡试正考官,期间先后主讲上海“敬业书院”,苏州“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