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石经校勘记

仪礼石经校勘记

四卷(石经汇函本)。清阮元(1764-1849)撰。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提倡朴学,主编《经籍纂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著有《研经室集》。此书是乾隆五十六年,阮氏充石经校勘官时所作。《仪礼》一经,汉石经仅有残字,难校全经。自郑玄作注,参用今古文后,至隋末陆德明始作《经典释文》校其同异。今本《经典释文》亦多为唐宋人所乱,唐开成石经所校,未尽精审,又多有后梁时人补刻及明人补字所带来的讹误。宋代张淳校刻浙本,去取亦据臆见。阮氏此编,总结汉石经残字、陆德明《经典释文》、《唐石经》、杜佑《通典》、朱熹《经传通解》、李如圭《集释》、张淳《识误》、杨复图、敖继公《集说》、明监本、钦定《义疏》、武英殿注疏诸本,以及内廷天禄琳瑯所收诸宋元本、曲阜孔氏宋本等,综而核之,择善而从。又博访同时诸儒,虚心求教。例如“得以昏姻之故,为庶子适人者”,则用戴震说;“宾服乡服卿大夫”,则用刘台拱说;“脊胁胳肺”,则用王引之说;《丧服传》刊去四十字,则用金榜说。所以焦循在此书的后序中说,虽顾亭林、张稷若正之於前,金日追校之於后,乃参阅未详,终非善本。焦氏虽阮元女婿,但他推重阮氏此书,却非阿谀之词。

猜你喜欢

  • 两同书

    二卷。唐代罗隐(833-909)所撰。隐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因十举进士不第,改名为隐。余杭(今浙江余杭县)人,一作新登(今浙江富阳)人。曾依镇海节度使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天祐三年(903)

  • 尹和靖年谱

    一卷。《四库提要》云“不著撰人名氏,据书中称谓,盖其门人所编”。按《尹和靖集》附有《年谱》一卷,宋王时敏编,疑此即其作者。尹和靖即尹焞,字彦明,谥和靖,宋代理学家。本谱所记事迹甚为简略,亦不及《涪陵记

  • 读书蕞残

    三卷。清王钺撰。王钺(1623-1703),字仲威,号任庵,山东诸城(一作琅玡)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八年选广东西宁县令。晚年杜门讲学,著有《粤游日记》等。该目乃为读书题跋,前一卷皆跋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义疏

    二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条。《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义疏》可视为对《法华经》的节释本。因《法华经》中有四要品,即方便品,安乐行品、寿量品和普门品。而在普门品中,又无尽意菩萨初问以

  • 丹溪先生医书纂要

    见《丹溪纂要》。

  • 清华斋赵帖

    十二卷。清姚士斌及其孙姚学经集刻。其中姚士斌刻前八卷,姚学经续刻后四卷。姚士斌、姚学经,生平见《白云居米帖》。清乾隆庚戌(1790)钱大昕在《序》中,记述了该帖的完成经过,并给予较高评价。姚士斌曾收集

  • 薄游草

    十五卷。明谢廷谅(约1610年前后在世)撰。廷谅字友可,号九索,江西金溪(一作湖广)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官至顺庆知府。廷谅著有《清辉馆集》、《千金堤志》,已著录

  • 续掖县志

    四卷。清张彤修,张诩纂。张彤字虎拜,乌程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由宜良知县历升山东分守登莱青整饬海防兵备道,嘉庆九年(1804)任。任职四年,岁丰民和。张诩,邑人。张彤莅任后,见掖志自前令张

  • 东宫切韵

    一卷。无撰人姓氏,清顾震福辑。《东宫切韵》为唐时日本人士所撰,《日本现在书目》不载,其书亡佚已久。《倭名类聚钞》所引凡五条:“囚”下云:“囚系禁罪人也,人固在狱也。”“根”下云:“根株草木本也。”“葩

  • 熊学士诗文集

    三卷。清熊伯龙(1619-1670)撰。熊伯龙,字次侯,号钟陵。汉阳(今属湖北)人。顺治五年(1648)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历官浙江乡试正考官、提督顺天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熊伯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