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寰集

中寰集

十一卷。明何出光(约1596前后在世)撰。何出光,字兆文,别号中寰,河南扶沟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初授由沃令,再选贵州道监察御史,出按畿南,改按山东。事迹具详《扶沟县志》人物传。此编首有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王宗贤、知扶沟县事琅邪洪良范、万历三十四年丙午(1606)吕坤序文。后有何稽曾、稽逊跋文。凡古今体诗三卷,奏疏二卷,条议一卷,序记传二卷,志名杂一卷,祭文书启一卷,末卷为太史叶向高撰墓志铭,马竑撰墓表,姚思仁、杜杰撰诔文。出光尝自刊其条议、疏稿等编。独志、传、辩、赋、序、记之属未及梓行而没。后稽曾等拾掇遗文,因荟萃疏议诗文为一帙,刊于扶沟里舍,即为此本。出光选任御史时,遇事力言,侃侃而无所避。时西台旧无诣牒,出光以为缺典,移文各御史台,汇集所部为御史者注其履历行止,名曰《兰台法鉴录》。出光其自撰序文弁之,以志一时之盛。其诗境雅近前后七子,古体如《荆璞行》、《行路难》、《越溪吟》、《三山歌》,近体如《登大怀山》、《登天宁阁》、《曲逆秋吟》、《扈从谒长陵》诸作,皆纵横逸宕,不可方物。此集《千顷堂书目》失收,近世公私藏家薄录亦无著录者,故为秘籍。有明万历刻本存世。

猜你喜欢

  • 蜀碑记

    十卷。宋王象之撰。王象之,详见《舆地碑目记》条。清李调元编此书十卷,有退补斋金华丛书本附辨伪考异一卷。王象之的《舆地碑目记》中,所录蜀碑最详最多。李调元从王书中专门将蜀碑摘出,改标清代府县地名,将各碑

  • 禹贡三江九江辨

    一种。清黎庶昌(1837-1897年)撰。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廪贡生,曾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官至川东兵备道。黎庶昌为“曾门四弟子”之一,著有《拙尊园丛稿》,编《续古文辞类纂》,又辑刻现藏

  • 唐代丛书

    见《唐人说荟》。

  • 蒙阴县志

    ①八卷。清刘德芳纂修。刘德芳字受公,河北文安县人。监生出身,康熙二十一年(1682)任蒙阴县知县。蒙阴,以境内蒙山而得名。汉置蒙阴县,晋齐以后省,元皇庆中复置,隶沂州,明、清因袭未改。《蒙阴县志》创修

  • 汤子遗书

    十卷。《附录》一卷。清汤斌(1627-1687)撰。汤斌字孔白,号荆砚,又号潜庵。河南睢州(今睢县)人。清初学者。其学源出孙奇逢,尤精易理。亦能诗文。著有《汤子遗书》。此集共十卷。卷一为语录,卷二为奏

  • 经词衍释

    十卷 补遗 一卷。清吴昌莹(生卒年不详)撰。昌莹字华石,江西南丰(今广昌县)人,贡生。生平不详。同治丁卯年到广东,主讲同文馆的族兄吴子登出示稿本,嘱昌莹加以参论。其中有待释之词若干则,昌莹便肆力搜讨,

  • 广平县志

    五卷。明陈棐纂修,王一龙增修。陈棐,湖北江夏(今武汉武昌)人,历官广平县知县、南京户部主事。王一龙,河南辉县人,曾任广平县知县。陈棐任广平知县时,创修县志,三月成书。万历三十六年王一龙任知县后,又补续

  • 北齐人书左氏传

    无卷数。清代学者杨守敬影印,编末有清宣统三年(1911)守敬跋,说原卷旧藏日本人柏本政矩家,守敬从使日本,以宋画《甘泉宫图》、旧拓武梁祠画像及古印、古钱等换得,携归上海,不忍自秘,于是石印以传世。可惜

  • 馆选录

    三卷。清沈廷芳(1702-1772)撰,后有佚名者续编。沈廷芳,本姓徐,字椒园、畹叔,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监生,召试博学鸿词科,由庶吉士授编修,后官至按察使。通经工诗,著有《理学渊源》、《十三经

  •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见《素问入式运气论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