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两汉金石记

两汉金石记

二十二卷。清翁方纲编撰。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金石学家、书法家。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降鸿胪寺卿。能诗文,精鉴赏,经他考证题跋的著名碑帖颇多。书法学欧阳询、虞世南、谨守法度。并能隶书。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主要著作,除本书外,尚有《汉石经残字考》、《焦山鼎铭考》、《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文集·诗集》等。自宋以来,编撰断代金石著作,以本书为创始。第一卷为年月表;第二卷为《集古录》、《隶释》、《隶续》目次考及金石诸目;第三卷为石经;第四、五卷为古器物文;第六卷为礼器碑等六种;第七卷为孔君碑等八种;第八卷为鲁君碑等七种;第九卷为嵩山太室石阙铭等六种;第十卷为华山碑、夏承碑二种;第十一卷为仓颉庙等五种;第十二卷为张君表颂等七种;第十三卷为西狭颂等十种;第十四卷为比干墓字等十二种;第十五卷为武梁祠画像等三种;第十六卷为魏君碑等九种;第十七卷为杨君碑等五种;第十八卷附魏、吴碑九种;第十九卷为隶续补与急就章注;第二十卷为隶八分考;第二十一卷为补遗范氏碑等七种;第二十二卷为班马字类附记(班马也称马班,系汉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观其全书,集古录、隶释、隶续目次考、隶八分考、急就章注,均不愧为实事求是之学;对古器物文字,考据亦精;至于碑拓,辨析模糊,推求剥蚀之字,旁征博引,也具见苦心。本书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南昌使院精刊。此书还收于苏斋丛书,有乾隆嘉庆本、影乾隆嘉庆本。

猜你喜欢

  • 易象钩解

    四卷。明陈士元(生卒年不详)撰。士元字心叔,应城(今湖北应城)人。官至滦州知州。是书专阐经文取象之义,前有士元自序,以京房之学为太卜所藏,此说殊难成立。且京氏之法绝不主象,而士元引以为明象之证,亦失其

  • 春明梦余录

    七十卷。明清之际孙承泽(详见《尚书集注》)撰。是编属杂记,所记只限于明代北京。分四个层次,首记建置、形胜、城池、畿甸;次记城防、宫阙、坛庙;再记官署;终记名迹、寺庙、石刻、岩麓、川渠、陵园共计十四门,

  • 等音

    一卷。清马自援撰。详见“等音声位合汇”。是书有单行本,刊入《花薰阁诗述》,有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序刊本。

  • 经图汇考

    三卷。清毛应观撰。应观字盥三,山西夏县人。此书前有祁寯藻序,以及应观的自序,后有王瑬的跋。全书原十卷,印出来的只有三卷。卷一是《天文祛异》,卷二是《地理征今》,卷三是《井田计亩》。《地理征今》又分前后

  • 缶庐别存

    三卷。清吴俊(1818-?)撰。卒年不详,约于光绪末年。吴俊字昌硕,号缶庐,浙江安吉人。宿慧清才,诗书画擅名三绝。以书画自给。著有《缶庐诗》四卷。《缶庐别存》首卷系《题画诗》,古近各体共六十首,后附《

  • 杲堂文钞

    六卷。《诗钞》七卷。清李邺嗣(1622-1680)撰。李邺嗣,原名文允,字杲堂(一字邺嗣),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顺治诸生,年十二、三能诗,有秀句。后受父亲牵连,下狱。自此绝意人世,借诗酒,以寄情

  • 钦定满洲祭祀条例

    六卷。清允禄奉敕编撰。卷一为祭神还愿、荐新背灯说、满洲祭祀故事汇记、坤宁宫、堂子亭式殿元旦行礼仪注、堂子亭式殿及尚锡神亭祭祀仪注并祝词、请神位于堂子供献及奉请入宫仪注、坤宁宫月祭仪注及祝词、祭神次日还

  • 喁于馆诗草

    一卷。清丁毓瑛(生卒年不详)撰。丁毓瑛,字蕴如,江苏宜兴人。丁俊卿之女。左白玉(1820-1856)(字小莲)之孙媳。汪雪芬之子常熟言敦源之妻。清代诗人。世代书香,是清代一门三代能诗者,在闺阁中作为佳

  • 中兴小历

    即《中兴小纪》。

  • 王氏读说文记

    一卷。清王念孙撰。参见《广雅疏证》。这是王氏读《说文解字》的札记,篇页不多,但极为精核。如谓:“‘社”字古音土,故从土得声。《春秋闵二年传》:‘间于两社,为公室辅。’《汉书·叙传》:‘布历燕齐,叔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