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

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

二十八卷。不著撰人名氏。根据《文献通考》载纪年统论一卷、纪年备遗一百卷,为永嘉(今浙江东南)朱黼撰。朱黼,字文昭,曾受业陈博良门下,最后隐居南荡山。之后魏仲举依循通鉴,根据前史将朱黼所著之原书加以删订,并摘刊割据战伐之二十八卷。其书原名《纪年备遗》,于书前有宋宁宗开禧年间之吴焕然作序。今此书之三国始于汉昭烈帝章武元年,五代始于唐天祐四年迄十九年,下接后唐同光元年。当时之时代背景正当韩侂胄肇衅败盟之时,故书中所述大多抨击南渡之积弱,但强作大言,诳言南并北。所以魏仲举摘刊之二十八卷备以程试答策之用。瞿氏有旧钞本,存寸堂目有宋刊本,存目谓原书百卷,起陶唐,终显德。

猜你喜欢

  • 栖霞县续志

    十卷,首一卷。清黄丽中修,于如川纂。黄丽中字锦江,江苏如阜人,监生出身,光绪五年(1879)任栖霞知县。于如川,邑训导。考《栖霞县志》自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卫苌重修后,距其时已一百余年未修志了。

  • 大云集

    无卷数。明曹璜(约1601年前后在世)撰。曹璜,字伯玉,别号元素(一作字于谓,号础石),山东益都人。生卒不详。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官至通政司右参议。著有《大六集》。是集抄本凡十册,前无序目,

  • 济美录

    四卷。明郑烛(生卒不详)撰。郑烛,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所编《济美录》成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当为嘉靖前后人。《济美录》之“济美”取成人之美之意,歌颂美德而已。郑烛之祖有元歙县令

  • 古籀余论

    三卷。清孙诒让撰。参见《名原》。是书从吴式芬《捃古录金文》中选取重要铜器铭文一百零五器一一加以考证,体例略同于《古籀拾遗》。校订吴录之失多处,间获新义。有民国十八年(1929)燕京大学刻本,民国二十年

  • 唐御览诗

    一卷。又名《唐歌诗》、《选进集》、《元和御览》,或《御览诗》。唐令狐楚(766-837)编。令狐楚字谷士,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桂管观察使王拱辟入幕。后历辟太原节度判官,召

  • 陶斋吉金录

    八卷。续录 三卷。清端方编撰。端方(1861-1911),字午桥,满洲镶白旗人。光绪八年举人,官至直隶、两江总督。笃嗜金石书画,海内孤本精拓,宋元明以来的名迹,广为收藏。“丰碑断碣,辇至京邸,庋廊庑几

  • 书义群英

    二卷。明张泰编辑。张泰字叔亨,顺德(今属广东省)人,成化年间进士。自宋神宗以后,朝廷以经义取士,元代因袭这种制度,宋、元两代攻科举者,皆以经义为主。张泰所编之《书义群英》,即为编辑时人所作之《书》义,

  • 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

    八卷。明司马晰编。司马晰,字宗晦,夏县(今属山西)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乃北宋著名大臣、史学家司马光十七世孙。该书主要为辨明里籍家世所作。据自序说,自司马光居于河洛,葬于鸣条山,

  • 增补广德州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裕文纂修。裕文,字秀岩,满洲镶蓝旗人,官安庆府同知,道光二十六年(1846)来守广德州。广德州志,自清乾隆五十七年修辑后,迄道光五年,州守张文凤已采辑完稿,因别迁他任而未竟。裕文来守

  • 五韵论

    二卷。清邹汉勋撰。汉勋(1805-1853)字叔勣,一作叔勋,号叔子,湖南新化县人。咸丰元年(1851年)举人,佐江忠烈守南昌,为起义军所杀。精古音之学。尚著《说文谐声谱》、《广韵表》、《颛琐历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