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楼汉石纪存

■古楼汉石纪存

一卷。清潘祖荫编。潘祖荫,详见《攀古楼彝器款识》条。本书卷端题汉石纪存,书内首为汉沙南候获石刻缩本,次为双钩原本,次为张之洞释文,末为张之洞、吴大澂、王懿荣的考识及潘氏的题识。本书虽署名汉石纪存,而书内所录只有沙南候获石刻一种。此碑刻,徐松、瞿中溶、刘喜海、吴式芬等考古家,都只见过碑文的前三行,后三行都未见到。张德容所见的拓本,也只有五行,最后一行未见到。唯此书所录系六行本,因而应推此本最为完备。瞿中溶、吴大澂均误认石刻中的沙南候为封爵,因而题为沙南侯碑;吴氏在《捃古录》中更误题为云中太守。只有《金石聚》与此书题为沙南候获,而云中下亦无太守二字。在这两本书中,此书钩摹明确,以前旧释误漏的都据以补订。按此碑由萨氏访得后,人言人殊,此本附了各家考释,而以张之洞两则考释最为详切。

猜你喜欢

  • 见沧文集

    十五卷。明茅瓒(约1551年前后在世)撰。茅瓒,字见沧,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举进士第一。官至吏部左侍郎。著有《见沧定集》。是集为其门人赵应元所编,其子藉吉校刊。凡

  • 转注正义

    一卷。清李翘(其生平未详)撰。李翘浙江人。是编首列转注本于方言说。次举《方言》与《说文》说解同训者为证。次分转注之例为正变两类。正例有七:一曰训解一字相同,如“”训“”,“遝”训“”;二曰训解二字相同

  • 清泉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王开运修,张修府纂。王开运,江苏武进人,曾任清泉县知县。张修府字东墅,嘉定人。清泉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始置县。县志创修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县江恂。至咸丰十一年(18

  • 瓜洲续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于树滋纂。于树滋(1856-1938),字德甫,号遁叟,别号东轩老人,瓜洲人,寄籍仪征。清末秀才。著有《瓜洲伊娄河棹歌》、《遁叟古稀寿辰唱和集》、《遁叟璧水重游唱和集》、《呻吟集》等

  • 元诗纪事

    四十五卷。清陈衍(生平见《石遗室诗话》条)编。由于唐宋、金代诗均有纪事,而元代独无。清初顾嗣立所辑《元诗选》影响颇大。钱大昕想与之同步,故采各家诗文集、笔记与《元史》资料辑为《元诗纪事》。然而,《元诗

  •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一卷。宋释法颖(?-456)集。法颖,俗姓索,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县)人。为法香弟子。宋元嘉末来到江南。孝武帝时(454-464在位)为都邑僧正。后敕为僧王。居多宝寺。《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的主要

  • 下学编

    十四卷。清代祝洤(1702-1759)撰。作者认为清代而成的《朱子近思续录》、《朱子文语纂》、《朱子节要》等书都不完善,故摘取《朱子文集》、《朱子语类》中有关内容分十四类编辑而成,每类为一卷,共计六百

  • 读史提要录

    十二卷,清夏之蓉撰。夏之蓉字芙裳,号醴谷,高邮(今属江苏高邮县)人。雍正进士,乾隆初年举荐博学鸿词科,授为检讨,曾经主持福建科举考试,督学广东和湖南,以古文之学校士,录其尤者为《汲古编》。辞官归家后主

  • 骈语雕龙

    四卷。明游日章(生卒年不详)撰。游日章字学纲,莆田(今河南中牟)人。嘉靖乙未进士。官至知府。本书以骈偶之词,分类编隶古事。其体例与《初学记》、《事类赋》相同。共分十七门,又分一百五十八个子目。书中唯有

  • 妙法莲华经统略

    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妙法莲华经统略》是吉藏于开皇十五年(595)投足天台以后所晚出之作。与投足天台之前所作的《妙法莲华经义疏》,《法华去论》在科文释义方面多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