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绿林起义

绿林起义

新莽末年农民大起义。王莽代汉称帝后,对内托古改制,法禁烦苛;对外挑起兵端,加重了人民负担。再加上天灾频仍,人们无法生存,纷纷起来反抗暴政。天凤四年(公元17年),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等组织饥民发动武装起义,以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为根据地,数月间达七、八千人,史称为绿林兵。地皇二年(公元21年),荆州牧发兵二万围攻绿林,王匡等出山迎击,大破官军,起义队伍发展到五万余人。地皇三年绿林山中疾疫流行,起义军分兵转移出山,王常等西入南郡(今湖北江陵),称下江兵。王匡等北进南阳,号新市兵。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人陈牧等聚众举义,号平林兵。刘縯刘秀等聚七、八千人举义,号舂陵兵。地皇四年,绿林众至十万人。为统一号令,立汉宗室刘玄为帝,复汉国号,建元更始,出兵围攻重镇宛城(今河南南阳),并分兵攻拔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郾(今河南郾城)诸县。王莽为挽回战局,命王邑、王寻等统领四十二万甲士,号称百万大军,攻打绿林兵。王凤、刘秀等人巧妙用兵,里应外合,大破王莽军,取得了昆阳(今河南叶县)之战的胜利。之后,绿林分兵两路,王匡等人率兵北向攻入洛阳,申屠建等人西进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取长安(今陕西西安),推翻新莽政权。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迁长安后, 日益腐化,委政亲信,又诛杀农民军首领申屠建等人,以致内部分裂。绿林兵部分将领与赤眉军汇合,再次攻入长安,刘玄向赤眉军投降,更始政权亡。绿林军分化为数部,融合于赤眉军或刘秀军中。

猜你喜欢

  • 诸班直

    五代后周及宋代禁军中,与皇帝最亲近的扈从部队。隶于殿前司。后周世宗柴荣整顿禁军,始设殿前诸班。宋代沿置,又增诸直。诸班有: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散枪班、东西班、招箭班、散直

  • 李敬业反武

    武则天的专政,引起唐朝大臣和宗室的强烈不满。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李世勣之孙李敬业以匡复庐陵王(即中宗李显)为名,在扬州 (今江苏扬州)起兵反武。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以唐之奇、

  • 四时捺钵

    辽代以春、夏、秋、冬四季而设置的四处行帐,犹汉族皇帝的行在、行营。辽建国后,皇帝按四时外出游猎,以契丹内外大小臣僚及部分汉官随行扈从,并于游猎地区设置行帐,名为“捺钵”,以为驻跸之所。捺钵初无定制,至

  • 新附军

    元代军队的一种,系指收编的南宋军队。元统一后,和其他军队相参并用,或镇戍,或屯垦,或参加军事征讨。

  • 大齐(刘豫)

    南宋初年金朝在中原扶植的傀儡政权。史称伪齐。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金军南下,宋知济南府刘豫杀守将关胜降金。建炎四年九月,被金册立为帝,国号大齐。始都北京(今河北大名),后迁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 十三翼之战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过程中同札木合的一次战役。公元1189年,铁木真被部分蒙古部落推举为汗,力量不断壮大,因而引起札答刺部首领札木合的不满。第二年,札木合以其部属劫掠铁木真马群而被射杀为由,集结泰赤乌等

  • 龙门石窟

    我国著名石窟。亦称伊阙石窟。分布于河南洛阳城南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前后,延续至唐代,历时四百余年。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龛七百八十五,造像九万七千余尊

  • 魏州之战

    五代时,梁、晋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乾化三年(公元913年),晋王李存勖灭幽州(今北京)刘氏割据势力,解除后顾之忧,即南下与后梁争夺魏博镇(今河北大名东北)。贞明元年(公元915年),魏博节帅杨师厚

  • 偷袭蔡州

    唐将李愬偷袭蔡州(今河南汝南)叛将吴元济,平息淮西叛乱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参见“平定吴元济”。

  • 隆兴和议

    南宋孝宗时与金朝成立的和议。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宋军在符离战败后,朝臣汤思退等群起攻击张浚北伐误国,力主和议。孝宗动摇不定,下罪己诏,罢黜张浚,任用汤思退等妥协派执政。下令撤防,遣使与金议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