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民军北伐

民军北伐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起义各省的革命群众团体和都督府为攻取北京推翻清王朝,酝酿北伐。最早倡议北伐的广东的群众革命团体‘光汉社’于1911年11月15日(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就致书广东都督胡汉民要求北伐,表达了人民北伐的决心。稍后浙江、上海也出现许多主张北伐的团体,青年学生还组织了各种北伐队。同时,陈其美以沪军都督名义建议组织北伐联军,12月5日(十月十五日)在上海成立了北伐联合会。广东北伐军最早见诸行动,曾先后派出三批北伐军。当时北伐还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没有统一的领导和计划。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确定了北伐计划,拟分六路军北进,然后会合攻占北京。孙中山任蓝天蔚为关外大都督,率军北伐,到达山东烟台,又进军辽东半岛,但受阻于日本帝国主义未达预期目的,这是其中有所行动的一路,其他均无进展。这时南方是以北伐配合议和,逼清帝退位,而北方则以议和破坏南方的北伐。由于革命派在各方面压力下被迫对袁让步,南北议和达成协议,北伐亦告终止。

猜你喜欢

  • 西夏

    我国古代党项羌拓跋氏所建政权名称。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宋以党项首领元昊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契丹封之为夏国王。元昊遂改姓嵬名氏,自号“兀卒”,意即“青天子”,建元显道。大庆三年(公元1038

  • 战国

    时代名。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各诸侯国连年战争,时称“战国”。西汉末刘向编《战国策》,正式定为时代名。战国时的各大国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著名的有魏文

  • 稷下之学

    战国时期齐国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旧临淄)城西门稷门之下设立的学术活动中心。稷下之学创始于田齐桓公。到齐威王、宣王两代,稷下之学达到高峰。齐宣王喜欢文学游说之士,对驺(又作邹)衍、淳于髡、田骈、接

  • 都统司

    金代统军机构之一。阿骨打建国前后,多将契丹、渤海、奚族降兵直接编入女真猛安谋克,以壮大其军事力量。后由于降兵增多,乃渐依猛安谋克制把降兵分别编组成军,设都统司,由女真贵族统领之。每都统司辖五、六万人。

  • 安史之乱

    唐代中叶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玄宗天宝年间,政治日趋腐败,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恶性膨胀。李林甫为相,为防止其他汉人入相,兵权委以蕃将,安禄山得以任平卢(治今辽宁朝阳),范阳(治今北京),河东(治

  • 六镇起义

    北魏末年的一次人民起义。北魏初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为拱卫首都, 防御柔然,在北境建置了许多军镇。其中的沃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怀朔(今内蒙古固阳西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抚冥(今内蒙古

  • 二府

    宋代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的合称。为加强皇权专制,宋以掌管全国政务的中书门下(即所谓“中书”或政事堂)为政府,又称东府;以掌管全国军政的枢密院为枢府,又称西府。二者分掌文武二柄而共参最高国务,号为“二府”。

  • 蒙古字学

    元代进行蒙古字教育的学校。忽必烈即位后,以八思巴为国师,创制蒙古新字,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同年七月,置诸路蒙古字学。十二月,中书省颁行学制,命诸路、府官僚子弟入学,规定上路、下路为二人,

  • 瓦岗军起义

    隋末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其领袖前期为翟让,后期为李密。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王薄起义后,山东各地纷纷响应,原东郡(今河南浚县南)法曹翟让也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聚众起义。起义军很快发展至万余人,活动

  • 湖北纺织官局

    见“湖北纺织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