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旧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孙中山提出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同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明了这个纲领,第一次把它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内容是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王朝,光复汉民族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反满,但并不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而是要推翻满族统治者的政府,这就把满族统治者和满族人民区别开来,把推翻异族统治和夺取国家政权结合起来。“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内容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整个革命纲领的核心。在孙中山看来,只有民族革命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政治革命,解除“千年专制之毒”,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从而把革命思想提高到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水平。“平均地权”, 即民生主义,内容是通过解决土地问题,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改善民生,具体办法是在革命政权建立后,由国家核定天下地价, “其现有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在孙中山看来,欧美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新的革命已在酝酿,为防止中国将来也出现类似情况,就必须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实际上是一个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化的空想方案。旧三民主义虽然不是一个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纲领,但却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起了积极作用。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猜你喜欢

  • 项羽分封

    公元前206年,项羽引兵西上,破函谷关,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自立为西楚霸王,统辖梁、楚九郡,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然后分封诸侯王。项羽共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主要包括四部分人。一是农民军将领,共三人:

  • 农工商部

    清末官署名。清政府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增设商部,又将矿务铁路总局并入,兼办农工及铁路事务。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并工部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设农务、工务、商务、庶务四司,后铁路、矿务等项事

  • ?鐇之叛

    明武宗时皇族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明武宗时安化王朱��鐇素有逆谋,时宦官刘瑾专权,派大理寺少卿度田宁夏(今宁夏银川),倍增顷亩,征马屯租甚急,敲扑惨酷,诸戍将卫卒皆愤怨。朱&

  • 安北都护府

    唐在大漠地区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改翰海都护府而置。治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东端的哈尔和林北,统领碛北铁勒诸部族府州,辖境相当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及苏联西伯利亚南部一带。武则天

  • 睢阳保卫战

    唐军保卫睢阳(今河南商丘)、抗击安史叛军的战役。睢阳为中原通往江淮的要道,而江淮是唐朝重要的财富来源地,关系到唐朝的存亡。安史叛军占领中原以后,派大军围攻睢阳,以打通进军江淮的道路。唐守将张巡、许远在

  • 文王治岐

    周文王治理岐周的事迹。周文王(名昌)继季历为君,继续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据地。他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九一而助”的方法调整剥削关系;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周族以外,甚至商朝

  • 滇粤陆路通商章程

    见“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

  • 蒙恬北逐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部族,分布在蒙古高原。主要从事游牧,善骑射。战国后期,匈奴奴隶主贵族经常深入中原进行掠夺,威胁内地人民的生命财产。赵武灵王在河套一带设九原郡以防御匈奴。战国末年赵国和秦国交战,

  • 区田法

    又称区种法。是把农作物种在带状低畦或方形浅穴内的一种园艺式的农作法。汉成帝时,汜胜之为议郎,曾以轻车使者的名义在三辅(汉代指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地区)提倡种麦,获得丰收。他总结三辅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

  • 召陵之盟

    齐桓公纠集众诸侯与楚国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订立的盟约。公元前656年, 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曹、郑、许八国军队,在讨伐楚国附庸蔡取得胜利之后,乘势进军楚境,讨伐楚国,责问楚国不向周王进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