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德院
清末官署名。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仿行宪政成立责任内阁,为总揽国政的最高机关,但又恐其职权过重,另设弼德院,规定“该院权限与内阁相为维系”,名为“用备顾问”,实则以为制约。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三十二人,均由特简。弼德院甫告成立,清朝即亡,实际上并未起任何作用。1917年反动军阀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宣布恢复清制,曾再设弼德院,以徐世昌为院长,康有为为副院长。张勋复辟昙花一现,弼德院也随之消亡。
清末官署名。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仿行宪政成立责任内阁,为总揽国政的最高机关,但又恐其职权过重,另设弼德院,规定“该院权限与内阁相为维系”,名为“用备顾问”,实则以为制约。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三十二人,均由特简。弼德院甫告成立,清朝即亡,实际上并未起任何作用。1917年反动军阀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宣布恢复清制,曾再设弼德院,以徐世昌为院长,康有为为副院长。张勋复辟昙花一现,弼德院也随之消亡。
见“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唐羁糜都护府名。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灭西突厥之后,于碎叶川以东地区设置,管理五咄陆部落,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辖境约当今巴尔喀什湖以东至新疆准噶尔盆地及伊犁河流域一带。武则天垂拱年间(公元685年
十六国之一。匈奴贵族刘曜建立。匈奴汉国在刘聪刘粲统治时,政治腐败,朝廷实权落入外戚靳准之手。汉昌元年(公元318年)靳准发动政变,尽诛刘氏子孙。时刘聪堂弟刘曜,镇守长安(今陕西西安),闻靳准叛乱,自长
鸦片战争中的一次战役。1841年1月7日(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义律为迫使琦善答应其割占香港的要求而袭击虎门的第一道防线大角、沙角炮台。清守将陈连升率士兵六百人浴血奋战,全部牺牲。琦善妥协,同义律
太平军西征中著名战役。1854年(咸丰四年)太平军西征受挫,退出湖南,湘军步步紧逼,太平天国派石达开、罗大纲增援,双方在九江、湖口集结重兵决战。太平军先撤湖口守军,诱使湘军水师一百三十余只快船冲入鄱阳
中国的佛教宗派。因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又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所称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北魏时的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唐时以惠能为代表。武则天时,分为南、北二宗,
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御用机构。1913年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当上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开始把矛头指向妨碍其独裁专权的国会。首先下令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议员资格,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接着就
又称《中日朝鲜商订专条》或《中日为朝鲜撤兵条约》。1884年(光绪十年)驻朝日军支持朝鲜亲日派发动政变,清军应朝鲜政府之邀帮助镇压, 日本借此要挟清政府谈判。1885年4月18日(光绪十一年三月四日)
唐代扬州人鉴真和尚,是著名的律宗大师,为了传播佛教,于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应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邀请,筹备东渡日本。经过十余年的六次努力,历尽艰险,后双目失明,终于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
隋朝与突厥之间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八月,隋炀帝巡行北塞,突厥始毕可汗率骑数十万谋图截击。始毕可汗父启民可汗(已死)之妻乃隋宗室女义成公主,故遣使告密,炀帝一行驰入雁门(今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