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天津电报总局

天津电报总局

清末设立的近代电讯企业。1880年(光绪六年)李鸿章奏准设立于天津,以盛宣怀为总办。设紫竹林、大沽、济宁、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等七处分局。中国第一条陆路电线即津沪电线,从天津开始循运河、越长江、经镇江而达上海,全线长二千五百公里,1881年(光绪七年)竣工并投入使用。1882年(光绪八年)改为官督商办。津沪电线全部投入使用后,英国企图染指,表示要从香港到上海敷设海底电线。为抵制英国势力扩张,两广总督张树声经请示清政府,批准港粤商人组织华合电报公司,架设广州、九龙、香港电线,上海电报局则赶建跨越苏、浙、闽、粤四省长达五千六百公里的陆线,连接广州。1883年(光绪九年)动工,次年完成,阻止了英国势力的扩张。1883年(光绪九年)左宗棠为抵制英国染指长江水线,奏准架设长江电线,由南京至汉口一千六百余里, 次年竣工,是为电报总局第三条干线。1884年(光绪十年)李鸿章兴建津沽北塘至山海关和山海关到旅顺电线。因总局于是年迁往上海,遂设北洋电报局。此外两广、陕甘、云贵、东三省等处都设有官电局,架设了广西、云贵干线、陕甘新疆干线、东三省干线,基本上敷盖了全国各行省和主要商业城市,初步形成了一个“殊方万里,呼吸可通”的电讯网。电报局是洋务运动中最有成绩的企业,营业范围不断扩大,开创十五年,收入上升约二十倍,获利累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奏准将电报局收归国有,并自兼电报局总办。商股起初不愿出让。一度发生争执,为“商款官办”时期。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商股由官方收回,于是电报总局成为政府机关,隶属邮传部,改称电政局,兼办电话业务,1911年(宣统三年)将各省官办电报收归中央政府。此后,电报事业遂由政府电政部门直接管辖。

猜你喜欢

  • 李法良起义

    明初湖南农民起义。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北京宫殿,所用木料,多采自南方各省。吏部侍郎师逵在湖南役使十万民工入山采木,待民工十分苛刻,民不堪命。永乐七年,江西人李法良,以弥勒教为掩护在湖南湘潭组织

  • 长沙抢米风潮

    辛亥革命前夕人民群众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909年(宣统元年)湖南多处发生水、旱灾害,群众生活无着,成批灾民拥向长沙就食求生。官僚、地主、奸商和外国洋行囤积居奇,哄抬米价,并偷运粮食出省谋求暴利。次

  • 十九信条

    见“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 阿巴哈依图界约

    中俄边界界约。《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签约后,中俄双方派出界务官,勘分了中俄中段的整个边界,设置了界标。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十月二十三日,订立《阿巴哈依图界约》,确定了从恰克图向东至额尔古纳河的边界

  • 澶渊之盟

    景德元年十二月(公元1005年)1月,宋辽于澶州战役中成立的一项不平等和议。和议规定:宋帝与辽帝以兄弟相称,宋帝尊辽肖太后为婶母;宋每年向辽输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沿边各守疆界,不得增修城堡、改

  • 治安策

    汉文帝时贾谊提出的削弱诸侯王力量的奏疏。西汉建立后,刘邦错误地认为秦因未封立子弟为枝辅,因而二世而亡。于是他在削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分封了九个同姓诸侯王。文帝时这些诸侯王壮大起来,对朝廷形成严重威胁。

  • 稷下之学

    战国时期齐国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旧临淄)城西门稷门之下设立的学术活动中心。稷下之学创始于田齐桓公。到齐威王、宣王两代,稷下之学达到高峰。齐宣王喜欢文学游说之士,对驺(又作邹)衍、淳于髡、田骈、接

  • 至元通行宝钞

    元代纸币名。简称至元宝钞、至元钞。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开始印行。面值自二贯至五文凡十一等,与前此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并行,一贯当中统钞五贯,二贯当白银一两,二十贯当赤金一两。

  • 门阀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维护门阀地主特权利益的制度。“门阀”或“阀阅”系指地主阶级的上层。凡累世显贵之家即称为门阀世族地主,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享有特权。门阀地主由汉末豪族大姓发展演变而成。曹丕称帝后

  • 共爱会

    中国第一个争取男女平权的爱国妇女团体。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留日女学生胡彬夏、林宗素等听到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祖国危在旦夕的消息后,在北京召开共爱特别会,含泪进行演说,决议要从军北征。她们哭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