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回纥汗国

回纥汗国

回纥人是古代丁零人的后裔,西汉时丁零人居住在匈奴北部,受匈奴统治。南北朝时称高车,亦称铁勒或疏勒。回纥为铁勒之一部,居于今蒙古色楞格河流域一带。是一游牧部落。隋末唐初,回纥渐强,不满于突厥的奴役,与仆骨、同罗、拔野古等部组成联盟,共同反抗突厥,遂总称回纥。贞观初年,回纥与薛延陀进攻东突厥,对唐战胜东突厥起了很大作用。东突厥灭亡后,漠北以回纥和薛延陀为最强。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回纥配合唐军打败薛延陀,成为漠北唯一强部,为铁勒部落联盟首领。公元647年以后,其酋长吐迷度领唐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名号,隶属于唐王朝。但在其内部,却自称可汗,仿突厥制度,设立官属。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回纥怀仁可汗攻杀突厥最后一个统治者白眉可汗,在突厥故地建立回纥汗国,仍以突厥汗国的中心乌德健山为根据地,其疆域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控大漠。安史之乱后,回纥曾两次助唐平叛,并与唐和亲,其首领曾受唐王朝册封。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回纥使臣请改“纥”为“鹘”。此后又常助唐朝抵御吐蕃。九世纪初,其西边属部黠戛斯在叶尼塞河上游兴起,反抗回纥压迫,斗争二十余年。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纥内部纷争,回纥将军句录莫贺引黠戛斯十万骑来攻,杀宰相及可汗,回纥汗国从此灭亡。共存近百年。回纥汗国灭亡后,其部四散,一支南下内蒙古地区,一支奔河西走廊,一支奔吐鲁番一带,一支奔巴尔喀什湖南一带。

猜你喜欢

  • 山东起义

    北魏末年的一次流民起义。当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八月和二年正月杜洛周与鲜于修礼在河北先后举行起义时,河北瀛(今河北河间县)、冀(今河北冀县)诸州二十余万户农民向南流徙。胡太后下诏州县,令安置所在流民

  • 刘秀度田

    东汉开国初,天下垦田多不实,户口年纪互有增减。为加强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增加政府租税和田赋的收入,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刘秀下诏命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和户口。刺史、太守多为诈巧,优待豪强地主。皇帝近

  • 督办政务处

    清末推行“新政”的特设机构。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日)逃亡西安的清朝行在政府发布“变法”上谕,实行“新政”。4月21日(三月三日)诏立督办政务处,派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荣禄、

  • 杨镇龙起义

    元初浙江农民起义。首领杨镇龙,浙江宁海人。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二月,杨镇龙以玉山县(今属江西)龙兴山为根据地,率众起义,自称大兴国皇帝,建元安定,所部军士额刺“大兴国军”,众号十二万人。起义

  • 粤学会

    清末粤籍旅京人士组织的维新团体。强学会被封后,康有为“欲续强学会之旧”,既上书求变法于上,又开会振士气于下。为了借助于会馆开导粤籍京官支持变法,康有为于1898年1月5日(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邀

  • 入中折中

    北宋召募商人入纳粮草等军需物资,折给酬价的制度。均始于太宗时。宋与辽、夏战事频繁,西、北二边运输困难,军需储积匮乏,乃召募商人输纳刍粟、羽毛、筋角、胶漆、铁炭、瓦木等物于指定之边防地点,而估价发给“要

  • 巫蛊之祸

    汉武帝时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巫蛊是巫术的一种,以为用巫术诅咒及用木偶人埋地下,就可达到加祸于被害人的目的。武帝晚年多病,怀疑为其左右巫蛊所致。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十一月,发兵大搜长安城(今陕西西安

  • 张居正改革

    明神宗时期张居正主持的改革。张居正(公元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 世宗时进士,穆宗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入内阁,神宗即位后,代高拱为内阁首辅。因神宗年幼,国事都由张

  • 金匮之盟

    赵匡胤与其母杜太后决策传立长君的事件。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太后杜氏病危,弥留之际召匡胤及亲信谋臣赵普至病榻前,以后周立幼主柴宗训而未立长君导致失国为教训,遗嘱匡胤死后次第传位皇弟光义、光美及

  • 文昌台

    官署名。即尚书省。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称文昌台,旋称文昌都省。后又称都台、中台。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称。参见“尚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