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乌桓内附

乌桓内附

乌桓,又称乌丸,是东胡族的一支。汉初,匈奴冒顿单于灭东胡,余部迁保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因以为名。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兵,汉武帝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居住,设护乌桓校尉监护管理乌桓各部。汉昭帝时,乌桓渐强,既为汉朝保塞,共攻匈奴,也向匈奴交皮布税, 时与匈奴连兵虏掠汉边郡。王莽时欲击匈奴,使乌桓士兵屯代郡,并将其妻子留于郡县为人质, 乌桓士兵欲还,王莽不肯, 遂自亡叛,王莽尽杀其人质。乌桓再度与匈奴连兵,侵扰汉边郡县。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内乱,汉光武帝刘秀以币帛招服乌桓。建武二十五年,乌桓首领九百余人率众内附归汉朝,汉封其渠帅八十一人为侯王君长,使入居塞内,并在上谷宁城(今河北万全)置护乌桓校尉,主管乌桓事务。乌桓因受汉影响,渐营农业。东汉中期之后时叛时附,参与东汉末期军阀混战。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悉徙乌桓于内地,并挑选壮健者编为骑兵,为曹操统一北方作出了贡献。后逐渐与汉族融合。

猜你喜欢

  • 升平社学

    指新建升平社学,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广州西北郊区一些爱国士绅建立的“纠合各乡居民团练自卫”为主旨的反侵略组织之一。社学起源于明代,原是农村中地主士绅进行封建教育的组织,清中期以后逐渐演变为地主士

  • 反矿监税使斗争

    明神宗时城市工商业者和手工业工人反对政府掠夺的斗争。明神宗时,财政濒于绝境。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明政府派出大批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四出掠夺民间财物,激起城市市民的激烈反抗。万历二

  • 大小和卓木叛乱

    大和卓木布那敦和小和卓木霍集占在新疆的叛乱活动。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被清军击败后,南疆维族的宗教首领玛罕木特管理着南疆。不久,策妄阿拉布坦势力强大起来,再度征服南疆,玛罕木特被俘,拘禁于伊犁,他的儿子布

  • 卿事寮

    西周中央政权两大官署之一。其长官称卿事,亦作卿士。殷墟甲骨文已有“卿史”,即卿事,但其具体职掌不明。周代卿士多由太师或太保兼任,管理一切军政事务和四方诸侯事务,周初铜器《令彝》铭文“王令周公子明保尹三

  • 至元通行宝钞

    元代纸币名。简称至元宝钞、至元钞。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开始印行。面值自二贯至五文凡十一等,与前此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并行,一贯当中统钞五贯,二贯当白银一两,二十贯当赤金一两。

  • 光复会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又称复古会。二十世纪初,留日学生和国内倾向进步的青年学生不断掀起爱国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1904年11月(光绪三十年十月)江浙地区的部分留日学生和有志革命的青年知

  • 行中书省

    元代政区名,亦指该政区行政机构,简称行省或省。金时,尚书省臣去地方直接统领军政,称行尚书省事。蒙古进占中原,仿金制,委地方军阀或金朝降官以行省名号。灭金后,在燕京等地曾设行尚书省。忽必烈即位后,在中央

  • 羽林

    汉武帝时选拔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宿卫建章宫,称建章营骑。后改称羽林骑,取其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属光禄勋,为皇帝护卫。此后历代禁卫军常用羽林之名,又武帝将战死军士的子孙

  • 云岗石窟

    我国著名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亦称云岗。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公元460年)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现存洞窟五十三。其中主洞二十一,造像五万一千余尊。其中昙曜五洞开凿最早,有

  • 郑躬起义

    汉成帝时广汉郡(汉代辖境相当于今川北、甘南、陕南一带)农民起义。成帝时,统治集团荒淫腐朽,赋敛沉重,百姓饥馑,流离道路。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广汉(治今四川梓潼)钳子(亦称钳徒)攻破监牢,救出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