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邯郸少年行

邯郸少年行

【介绍】:

王昌龄作。见《城傍曲》。②(全)高适作。是作者蓟门后南归途经邯郸时所作。《乐府诗集》将其归入杂曲歌辞。此诗借写邯郸游侠子的行事、际遇,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诗先写邯郸游侠子重义轻财、纵性任侠的豪迈意气,接写沦丧世道中其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愤慨,末写其耿介刚正、睥睨尘世、待时而动的高旷情怀。该诗句式上整散相间,用韵平仄交替,在深沉低徊的慨叹中洋溢着一种豪宕激昂的气势。③(全)郑锡作。少年行,乐府旧题,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杂曲歌辞。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唐代有邯郸县,故址在今河北邯郸市南。此前高适已用过《邯郸少年行》为诗题。本诗写邯郸少年的豪放任侠生活,表达了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

猜你喜欢

  • 湘神

    传说中湘水之神。一说即娥皇、女英二妃。李贺《帝子歌》:“九节菖蒲石上花,湘神弹琴迎帝子。”

  • 秦晋会

    见“秦晋匹”。

  • 范缙

    【介绍】:大历间在湖州,参预颜真卿、皎然等人的联唱。《全唐诗》存其所预联句1首。

  • 安蛇足

    即画蛇添足。李商隐《有感》:“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介绍】:白居易作于贞元十五年(799),时奉母居洛阳。自朱泚、李希烈叛乱及关中大饥,诗人离家乡避乱江南,从此兄弟离散,天各一方。此时望月思亲,并表达了共同的思乡之情。前六句回忆河南兵乱和关内饥荒双重

  • 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

    【介绍】:上官仪《咏雪应诏》诗句。花,指雪花;珠,指雪珠。栖凤阁,汉代宫殿名;影娥池,汉代池苑名,此处均以汉喻唐。二句写禁园中雪景。大雪覆盖了楼阁池台,一片洁白,并且还在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用典贴切,

  • 雷破柱

    晋诸葛诞有气度,曾经依柱读书,霹雳震破所依柱,衣服焦烂,而诞则神态自若。见晋曹嘉之《晋纪》。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则作夏侯玄事。后因以“雷破柱”指人有气度、胆量过人。亦用以咏雷。李商隐《异俗

  •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介绍】:刘禹锡《秋风引》末二句。诗人对秋风具有深切之感,心中万千思绪,而表达时虽有感慨而无衰飒之意。“孤客最先闻”感慨最深。“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最深。”(《唐诗广选》卷六引蒋仲舒语)

  • 正直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载,史嚣说,国家兴亡,取决于民众和神灵,神灵是聪明正直且一心一意的。后用作咏神之典。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 父母国

    谓故国,故乡。语出《孟子·万章下》:“[孔子]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梁琼《昭君怨》:“回看父母国,生死毕胡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