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最。校,颇、甚之义。张籍《送杨州判官》:“征南幕里多宾客,君独相知最校深。”
即五言律诗。宋严羽《沧浪诗话·考证》:“又有五言律三首……亦非太白之作。”参见“五言律诗”。
①西方的天空。李白《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②我国古代对印度的通称。印度古称天竺,且在中国之西,故称。皇甫曾《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上人远自西天至,头陀行遍南朝
亦称“小纽”。传统诗歌声病说八病之一。指一句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声母韵母相同的词,而不论其声调是否相同(双声叠韵词除外)。如“光音同宴席,歌啸动梁尘。”“同”、“动”同属定母东韵,仅声调不同,为犯正纽
【介绍】:五代诗人。先世为波斯国人。父祖广明中随僖宗避难入蜀,遂居梓州(治今四川三台)。生卒年不详。花间词人李珣妹。前蜀时为后主昭仪。咸康元年(925)从游青城山。次年,后主降后唐,舜弦下落不明。能诗
【介绍】:杜甫《望岳》诗句。会当,定要的意思。二句用《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表现了青年杜甫坚定的信念和宏伟的抱负。
指佛教僧尼从农历四月十五日起至九月十日,在寺庙内静居不出。曹松《送僧入蜀过夏》:“师言结夏入巴峰,云水回头几万重。”
近体诗格律上的一种禁忌。指在五言“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除最末一字为韵脚押平韵外,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均不得由平变仄,如由平变仄,则诗句中除韵脚外只有一平声字,称犯孤平。近体诗中
【介绍】:五代后蜀秀才。《全唐诗补编·续补遗》收诗1首。
【介绍】:储光羲《秦中岁晏马舍人宅宴集》诗句。华池,传说为昆仑山上的仙池,这里指庭院中的池塘。二句写月下庭院中的竹树、池塘之美。“静”、“寒”二字,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对周围环境和季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