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达摩。天竺高僧。于南朝梁时入中国,后渡江往北魏,止今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中国禅宗尊之为初祖。白居易《拜表回闲游》:“达磨传心令息念,玄元留意遣同尘。”
【介绍】:五代吴时道士。姓名无考。自称为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十国春秋》有传。《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存诗2首。
①周武王伐纣,遇大风暴雨,武王认为此天雨洗兵器,后果擒纣灭商,平息战争。事见汉刘向《说苑·权谋》。后因以“洗兵”表示战争胜利结束,社会安定。李白《战城南》:“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②指出兵
指古曲《淮南王》。晋崔豹《古今注·音乐》:“《淮南王》,淮南小山之作也。王服食求仙,遍礼方士,遂与八公相携俱去,莫知所在。王之徒思恋不已,乃作《淮南王》之曲。”后或以泛指思恋之曲。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神话传说天河与海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海上,有人乘之而去,见到了牛郎织女。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一〇。后因以“泛槎”为乘木筏登天的典故。亦用为咏仙迹或泛舟之典。李峤《同赋山居七夕》:“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
【介绍】:见卢顺之。
【介绍】:杜甫《垂老别》诗句。万国,犹万方,即处处。征戍,一作“东征”。四句写尽由于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争所造成的惨酷景象:普天之下处处征战,千山万岭烽火弥漫,尸横遍野草木为之腥臭,血流成河染红平原山川。
《庄子·徐无鬼》载:黄帝出行,至于襄城之野,问路于牧马童子,又向他询问治国的道理,童子以闲游和除害马为比喻,作了回答。黄帝称其为天师。后以“襄野童”谓帝王出行且访贤。李白《上之回》:“岂问渭川老,宁邀
①熊和罴。皆为猛兽。因以喻勇武的军队或士兵。鲍溶《读淮南李相行营至楚州诗》:“已分舟楫归元老,更使熊罴属丈人。”②指生男子的征兆。语本《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李群玉《哭小
【介绍】:贞元间人。《全唐诗》存其贞元七年(791)所作《奉和郎中游仙岩四瀑布寄包秘监李吏部赵婺州齐处州谏议十四韵》诗1首。诗题中“郎中”指路应,其馀为包佶、李纾、赵某、齐抗,皆贞元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