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东方虬

东方虬

【介绍】:

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武后时任左史、礼部员外郎。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赏锦袍。虬诗先成,得锦袍,及宋之问诗成,左右称善,武后夺袍衣之。虬诗有风骨,陈子昂尝称誉其《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修竹篇序》)。此诗今佚。《全唐诗》存诗四首,《全唐诗补编》补一首;《全唐文》存赋三篇。事迹见《隋唐嘉话》卷下、《元和姓纂》卷一。

【介绍】:

祖籍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或谓汉东方朔后裔。武后时任左史、礼部员外郎。工诗,陈子昂备赏其《孤桐篇》,认为饶有风骨,有金石之声。《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补编·补全唐诗》补录1首。

猜你喜欢

  • 踏歌词四首

    【介绍】:刘禹锡作。词,原注:“一作‘行’。”诗有“为是襄王故宫地”,则作于长庆二年(822)至四年在夔州刺史任。踏歌本出《西京杂记》:“汉宫女以十月十五日相与联臂踏地为节,歌《赤凤来》。”后盖演变成

  •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介绍】:高适《别韦参军》诗句。歧,原谓分岔路口,此指离别分手之处。二句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化出而自有情韵,表现了作者的旷达情怀和对友人的劝慰。

  • 彭伉

    【介绍】: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贞元七年(791)进士。曾任大理评事。《全唐诗》存诗3首。

  • 可隆

    【介绍】:五代诗僧。俗姓慕容。生卒年、籍贯不详。初与桑维翰同学,多忤维翰。维翰后唐同光二年(924)进士及第,后晋时拜相,可隆为维翰所挫而累试不第,遂削发为僧。后曾献诗于荆南高从诲。善诗,有诗卷,未见

  • 秦中富人

    【介绍】:罗隐作。前四句讽刺秦中富人挥金如土,骄奢无比,最后两句以颜回自喻,困居陋巷,不为人知。在强烈的对比中流露出内心的愤满与不平。秦中,谓关中,古秦地,今陕西一带。

  • 褚载

    【介绍】:唐代诗人。字厚之。生卒年、籍贯不详。家贫,客居梁、宋间。曾以诗投襄阳节度使诉其贫困失意之情,得其同情推荐。乾宁五年(898)进士及第。后流落而卒。有《褚载诗》三卷,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四》

  • 质子寄书

    晋有质子将归,有人托其传书,告之扣石间悬藤,家人自出。质子如言,扣藤,果有二人自水中出。事见《艺文类聚》卷八二引南朝宋王歆《始兴记》。后以“质子寄书”为咏藤之典。李峤《藤》:“神农尝药罢,质子寄书来。

  • 郑薰

    【介绍】:字子溥。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任户部员外郎、郎中。武宗时历任台州、漳州刺史、考功郎中。宣宗时,充翰林学士、加知制诰。历中书舍人、工部、礼部侍郎。大中十年(856)自河南尹改宣歙观察使,

  • 李休烈

    【介绍】:唐代诗人。赵州高邑(今属河北)人。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初,任洛阳尉,诏毁武则天所立天枢,休烈作诗讽之。《全唐诗》存诗一首,《全唐文》存文一篇。事迹见《大唐新语》卷八、《唐诗纪事》卷十三。

  • 不图为乐

    指欣赏音乐很快乐。不图,不料。语出《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周昙《咏史·简文帝》:“曲项琵琶催酒处,不图为乐向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