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人物>长龄

长龄

【生卒】:1758—1838

【介绍】:

清蒙古正白旗人,萨尔图克氏,字懋亭。乾隆间补笔帖式,充军机章京。参与甘肃、台湾、廓尔喀等军事行动。嘉庆间,为领队大臣,镇压川陕楚教军。累官陕甘总督、伊犁将军。道光间督杨遇春等破张格尔平定回疆。回京,晋太傅。卒谥文襄。


【生卒】:1758——1838

字懋亭。姓萨尔图克。蒙古正白旗人。尚书纳延泰之子,惠龄之弟。初为翻译生员,补为工部笔帖式。历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管理藩院事,军机大臣、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乾隆中,先后从征甘肃、台湾、廓尔喀。嘉庆初年,赴湖北镇压川陕楚白莲教起义,充领队大臣。相继出任湖北、古北口提督,署湖广、直隶、云贵、陕甘总督,科布多参赞大臣,伊犁将军。道光六年(1826)、十年,两次充任扬威将军,督师征讨张格尔叛乱,屡败敌于洋阿尔巴特、沙布都尔、阿瓦巴特,收复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四城。疏陈善后事宜,多被采纳。平定西北边疆。以功封二等威勇公,再晋一等,授阅兵大臣,加太傅。道光十八年卒。谥文襄。


【生卒】:1758—1838

【介绍】:

清蒙古正白旗人,萨尔图克氏,字懋亭。乾隆间补笔帖式,充军机章京。参与甘肃、台湾、廓尔喀等军事行动。嘉庆间,为领队大臣,镇压川陕楚教军。累官陕甘总督、伊犁将军。道光间督杨遇春等破张格尔平定回疆。回京,晋太傅。卒谥文襄。


【生卒】:1758——1838

字懋亭。姓萨尔图克。蒙古正白旗人。尚书纳延泰之子,惠龄之弟。初为翻译生员,补为工部笔帖式。历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管理藩院事,军机大臣、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乾隆中,先后从征甘肃、台湾、廓尔喀。嘉庆初年,赴湖北镇压川陕楚白莲教起义,充领队大臣。相继出任湖北、古北口提督,署湖广、直隶、云贵、陕甘总督,科布多参赞大臣,伊犁将军。道光六年(1826)、十年,两次充任扬威将军,督师征讨张格尔叛乱,屡败敌于洋阿尔巴特、沙布都尔、阿瓦巴特,收复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四城。疏陈善后事宜,多被采纳。平定西北边疆。以功封二等威勇公,再晋一等,授阅兵大臣,加太傅。道光十八年卒。谥文襄。


【生卒】:1758—1838

【介绍】:

清蒙古正白旗人,萨尔图克氏,字懋亭。乾隆间补笔帖式,充军机章京。参与甘肃、台湾、廓尔喀等军事行动。嘉庆间,为领队大臣,镇压川陕楚教军。累官陕甘总督、伊犁将军。道光间督杨遇春等破张格尔平定回疆。回京,晋太傅。卒谥文襄。


猜你喜欢

  • 李处温

    【生卒】:?—1122【介绍】:辽南京析津人。伯父李俨与北枢密使萧奉先善。俨卒,奉先荐处温为相。因奉先有援己力,遂倾心阿附,以固权位,而贪污尤甚。天祚帝保大二年,金兵陷中京,天祚帝奔夹山。处温结都统萧

  • 王朝式

    字金如。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沈国模弟子。曾加人证人社。守致良知学说。认为“学不从良知入,必有诚非所诚之蔽”。顺治初卒,年三十八岁。【生卒】:约1607—约1644【介绍】:明末清初浙江山阴人,字金如

  • 赵继普

    【介绍】:清云南昆明人。以贡生任蒙自训导,课士有方,当地文风一振。有《云庄诗文集》

  • 茹瞻

    【介绍】:北齐东安人,字孝博。举秀才,清朗刚直,杨愔用之。官至侍御史。

  • 游师雄

    【生卒】:1038——1097字景叔,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第进士,为仪州司户参军,迁德顺军判官。元祐初,为宗正寺主簿。吐蕃酋鬼章青宜结谋据熙河,师雄率姚兕、种谊分兵出击,克洮州,擒鬼章等大首领九人

  • 王陵

    【生卒】:?—前181秦末汉初沛县(今属江苏)人。始为县中豪强。秦末陈胜起义,他聚众数千人据居南阳。楚汉战争中,以兵归刘邦,转战各地。汉朝建立,封安国侯。曹参死后,继任右丞相。因反对吕后封诸吕为王,被

  • 田承嗣

    【生卒】:704-778平州(今河北卢龙)人。初事安禄山,以功迁武卫将军。安史乱时,曾两次为前锋攻陷洛阳。乱平降唐,授郑州刺史。不久拜魏博节度使。在魏博期间,征收重税,扩充实力,自署官吏。户籍不载天府

  • 张贞生

    字篑山。江西庐陵(今吉安)人。顺治进士,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后被罢官。初阐发王阳明致良知之说,后改以考亭为宗。著有《庸书》二十卷,《玉山遗响集》。【生卒】:1623—1675【介绍】:清江西庐陵人,字幹

  • 高绰

    【介绍】:北齐宗室。字仁通。武成帝长子。封南阳王。历任司徒,冀州、定州刺史。性残暴。宠波斯狗。见妇人抱儿,夺儿喂狗。妇人号哭,纵犬噬而食之。得后主宠,拜大将军,与后主朝夕同戏。后韩长鸾令绰亲信诬告其反

  • 张述

    字绍明,遂州小溪(今四川遂宁)人。第进士,调咸阳县主簿,改大理寺丞,迁太常博士。仁宗无子,述于皇祐、至元中,奏请慎择宗亲中才且贤者立。历通判延州,知泗州,所至皆有政绩。后以尚书职方员外郎为江、浙、荆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