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人物>裴行俭

裴行俭

【生卒】:619-682

绛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幼以门荫补弘文生,贞观中举明经,并从苏定方学兵法。仪凤四年奉诏册送波斯王返国,行程万里,途中擒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降李遮匐,将吏于碎叶城勒石以纪其功。调露元年,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四十八万大军平突厥之乱,以勋封闻喜县公。曾主选举十余年,知人善任。精通草书,不择笔墨。撰有《草字杂体》、《选谱》诸书。(,参见《新唐书》)


【生卒】:619—682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字守约。裴仁基子。以父荫补弘文生。通阴阳、历术,工草隶书。太宗贞观中,举明经第。为长安令。高宗将立武则天为后,行俭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秘议,语泄,左除西州都督府长史。麟德二年,累擢安西都护。后为吏部侍郎,典选有知人之明。仪凤二年,为安抚大食使,以送波斯王子回国为名,袭擒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调露元年,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突厥阿史德温傅。纵反间计,使阿史那伏念执温傅来降,许不死。侍中裴炎害其功,斩伏念、温傅于市,行俭遂称疾不出。卒谥献。有《选谱》、《草字杂体》及集。


【生卒】:619—682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字守约。裴仁基子。以父荫补弘文生。通阴阳、历术,工草隶书。太宗贞观中,举明经第。为长安令。高宗将立武则天为后,行俭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秘议,语泄,左除西州都督府长史。麟德二年,累擢安西都护。后为吏部侍郎,典选有知人之明。仪凤二年,为安抚大食使,以送波斯王子回国为名,袭擒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调露元年,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突厥阿史德温傅。纵反间计,使阿史那伏念执温傅来降,许不死。侍中裴炎害其功,斩伏念、温傅于市,行俭遂称疾不出。卒谥献。有《选谱》、《草字杂体》及集。


猜你喜欢

  • 包令仪

    【介绍】:宋庐州合肥人,字肃之。登进士第。授朝散大夫,分帅南京上护军。累官刑部侍郎。

  • 李神符

    【生卒】:579—651【介绍】:唐宗室。李神通弟。少孤,事兄以友悌闻。高祖武德初封襄邑郡王。与突厥战有功,拜太府卿。太宗贞观初迁宗正卿,后授开府仪同三司。以疾辞职。卒谥恭。

  • 旺烈

    茂州(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蛮人。政和七年(1117),涂、静、时、飞诸州蛮众攻茂州,恣意杀掠。知成都府周焘遣兵马钤辖张永铎等领兵进击,畏惧不敢进,全都坐黜。以孙羲易节制绵、茂军,于是中军将种友直等破

  • 李宪

    【生卒】:679—741【介绍】:唐睿宗长子。本名成器,避昭成太后谥改。武后以睿宗为帝,宪立为皇太子。武后称制,册为皇孙,与诸王俱出阁。后睿宗即帝位,将建东宫,以宪嫡长而楚王隆基有功社稷,故久不定。宪

  • 司马德戡

    【生卒】:580-618扶风雍(今陕西风翔)人。少以屠豕自给。后从军,积功至武贲郎将。从炀帝至江都,领宿卫兵万余人。举兵杀炀帝,推宇文化及为丞相,化及寻夺其兵权。德戡以财物贿智及,北还至徐州,得率后军

  • 卢楚

    【生卒】:?—68【介绍】:隋涿郡范阳人。有才学。炀帝大业中为尚书右司郎。为人正直,甚为公卿所惮。后越王侗称尊号,任内史令,摄尚书左丞,与元文都同心辅主。王世充为乱,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呼与俱去,以与文都

  • 凌震

    【生卒】:1471—1535【介绍】:明浙江乌程人,字时东,号练溪。凌雯弟。生而颖异,有俊才,博览群籍。善古文,尤长于诗。由岁贡授黔阳县学训导。长宝山书院。有《练溪集》。

  • 陈玉威妻唐氏

    【生卒】:?——1832台湾人。道光十二年,台湾张炳起事,官台湾北路协把总之丈夫战死,唐氏亦以身殉。谥节烈。为清代三位得谥妇人之一。

  • 索卢放

    字君阳,东郡(今河南濮阳)人。初为郡门下掾,更始时,郡守有过,将被斩,他进言愿以身代刑,俱获赦,从此知名。光武帝时历官洛阳令、谏议大夫。曾传授《尚书》,有弟子千余。【介绍】:东汉东郡人,字君阳。以《尚

  • 范处义

    【介绍】:宋婺州兰溪人,字子由,号逸斋。范浚族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累官殿中侍御史。精于经学。有《诗补传》、《解颐新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