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李悝

李悝

【生卒】:前455—前395

【介绍】:

战国初人。任魏文侯相。主张教民尽地力,增加产量,以备灾荒。创平粜法,以平粮价。视收成丰歉,增减赋敛,使不伤民害农。倡法制,制《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等六篇,称《法经》。后商鞅变法于秦,即本此。魏文侯用李悝之法,国以富强。有《李子》,已佚。


【生卒】:前455—前395

又名李克。魏文侯时任相,辅佐文侯进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废除禄位世袭制度;尽地力之教,号召人民勤奋耕作,增加生产;实行平籴法,以平稳粮价。并著《法经》六篇,推行法治。魏国经过变法,国势日益强盛。相传著有《李子》一书,今已佚。其言论散见于《汉书·食货志》。一说李悝和李克并非一人。(,参见《汉书》)


【生卒】:前455—前395

【介绍】:

战国初人。任魏文侯相。主张教民尽地力,增加产量,以备灾荒。创平粜法,以平粮价。视收成丰歉,增减赋敛,使不伤民害农。倡法制,制《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等六篇,称《法经》。后商鞅变法于秦,即本此。魏文侯用李悝之法,国以富强。有《李子》,已佚。


【生卒】:前455—前395

又名李克。魏文侯时任相,辅佐文侯进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废除禄位世袭制度;尽地力之教,号召人民勤奋耕作,增加生产;实行平籴法,以平稳粮价。并著《法经》六篇,推行法治。魏国经过变法,国势日益强盛。相传著有《李子》一书,今已佚。其言论散见于《汉书·食货志》。一说李悝和李克并非一人。(,参见《汉书》)


【生卒】:前455—前395

【介绍】:

战国初人。任魏文侯相。主张教民尽地力,增加产量,以备灾荒。创平粜法,以平粮价。视收成丰歉,增减赋敛,使不伤民害农。倡法制,制《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等六篇,称《法经》。后商鞅变法于秦,即本此。魏文侯用李悝之法,国以富强。有《李子》,已佚。


猜你喜欢

  • 刘宽

    【生卒】:120-185字文饶,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父刘崎曾官司徒。以温厚仁恕著称。桓帝时历官司徒长史、尚书令、南阳太守等职。务行宽政,常引学官及诸生讲学。灵帝时征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官至太尉

  • 吴中行

    字子道,武进(今江苏常州)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万历五年(1577),张居正遭父丧,夺情视事。举朝疏奏留。中行独愤,乃首上疏论其非。受廷杖革职归。居正死,复官,累升侍讲学士,

  • 拓跋显

    吐万子。袭祖爵,卒,谥僖王。(,参见《北史》)

  • 范法恂妻褚氏

    南朝宋、齐时吴郡(郡治今江苏苏州市)人。宋顺帝时,孙昙瓘谋反亡命。褚氏以昙瓘与夫法恂相善,劝子收留,及昙瓘被杀,又令子前往敛葬。齐武帝时卒。(,参见《南史》)

  • 古洵直

    【介绍】:宋成都金水人,字梦符。哲宗元符末上书得罪,后登徽宗崇宁间进士第。复追究上书之事,诏狱徙淮阳,历二年而归。又六年,始得赐进士出身入仕。高宗绍兴二年,由知华阳县迁一官。

  • 王叔文

    【生卒】:753-806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德宗时以棋待诏,侍读东宫,常与太子(顺宗)讨论时政,深得信任。顺宗即位,为翰林学士,兼充度支、盐铁副使,执掌财权。交结柳宗元、刘禹锡、王伾等,并夺取了

  • 蒋壹

    【介绍】:三国吴九江寿春人。蒋钦子。封宣城侯。领兵拒刘备有功,还赴南郡,与魏交战,临阵卒。

  • 祖纳

    【介绍】:东晋范阳遒人,字士言。祖逖兄。王敦辟为从事中郎,后为太子詹事,封晋昌公。以洛下将乱,避地东南。晋元帝作相时,引为军咨祭酒。尝密启晋元帝,云弟约将为乱,反为朝廷所弃。及约反,朝野始叹其有识。官

  • 邹守益

    【生卒】:1491——1562字谦之,安福(今属江西)人。从师王守仁。正德六年(1511)会试第一名,以廷对授翰林院编修。曾从守仁平宸濠反。世宗立,始赴官。谏帝崇父为帝号,违帝意,被责。复上疏,帝大怒

  • 太公

    【生卒】:?—前197【介绍】:史失其名,称太公。或云名执嘉,或云名端。秦末沛人。刘邦父。楚汉战争初,为项羽俘获,置军中为人质。汉王四年得释归。刘邦即位后,五日一朝如家人父子礼。高祖六年,太公家令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