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黄天荡之战

黄天荡之战

辽宋间重要战役。又作镇江之战。天会五年(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灭北宋后,继续南下,欲一举再灭南宋。宋高宗妥协退让,放弃中原,南逃扬州。七年(南宋建炎三年,1129)五月,完颜宗翰遣拔离速领兵南袭扬州,高宗渡江逃建康(今江苏南京),遣使求和,不允。金令挞懒、宗弼、马五等分路南下。十一月,宗弼(兀术)克建康,高宗节节退逃,由临安(今浙江杭州)、越州(今浙江绍兴)、明州(今浙江宁波)、定海(今浙江镇海县),仓惶入海,漂泊至温州避难。金先后攻占各州,追至海上,遇大风雨,退回明州。追高宗不及,掠城北返。八年(宋建炎四年,1130)三月,兵至镇江(今江苏镇江),遭宋抗敌名将韩世忠强力阻击。世忠军屯焦山寺,以巨舟扼江口。战,世忠妻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大败,不得渡江回北。乃以名马及所掠财物拉拢世忠,欲以假道,受严绝。遂溯流西上,屡受袭击,且战且行。挞懒遣军救援,与兀术军共被堵截于黄天荡48日不得出。“世忠艨艟大舰数倍宗弼军,出宗弼军前后数里,击柝之声,自夜达旦。”(《金史》卷77)宗弼穷蹙,求会晤,世忠厉辞曰:“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宋史》卷364)后金军募人献策,依策循老鹳河故道,连夜开凿30里大渠以通秦淮,方得兵走建康。与挞懒军合力,再与世忠战于江渡,乘风势以火箭射宋舟,败宋军,遂过江。此战宋虽未获全胜,然以8000兵胜号称10万之金军,又射伤金军主将宗弼,极大鼓舞了南方军民的抗金士气,也扭转了南宋一味逃跑的战势。

猜你喜欢

  • 托漠河卫

    见“脱木河卫”(2081页)。

  • 乌墩

    满语音译,意为“途上中食之处”,也译为“尖营”。清代两行宫(行营)之间所设的“打尖”之处。此行营至彼行营常70—80里,必半日方到,故其间例设一尖营,供止饥休息,满语谓之“乌墩”。乾隆(1736—17

  • 马黑麻·柯尔克孜

    明代天山乞儿吉思(柯尔克孜)首领。又译马黑麻·乞儿吉思。正德九年(1514),率军随满速儿汗之弟萨亦德(赛德)从费尔干纳进攻喀什噶尔(今喀什)地区,袭取英吉沙尔,逼近叶尔羌(今莎车),追杀阿布·别克儿

  • 哈剌温山

    元代山名。又译哈剌浑山、哈老温山、哈剌温只都(敦)山。今大兴安岭。1206年蒙古建国后,为左手万户木华黎辖地。元代为齐王部、济南王部东界。

  • 怀宁马氏宗谱

    回族族谱名。明成化二年(1466)由马依泽氏之二十代裔孙、骠骑将军马义奉旨修撰。四年(1468)完成。后经多次续修,最后一次为光绪二年(1876)。凡15卷,卷首1卷。记马氏回族始祖马依泽于宋建隆二年

  • 六合坚固大宅颂碑

    唐代壮族地区摩崖碑铭。简称《大宅颂碑》。唐韦敬辨撰。敬辨为澄州(今广西上林)首领,壮族,曾任廖州(今广西上林等地)刺史。碑完好,今存广西上林县澄太乡麒麟山麓石牛洞。刻于永淳元年(682)。碑高95厘米

  • 闵福英起义

    清光绪年间东乡族起义。光绪二十一年(1895),循化(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狄道(今甘肃临洮)回民起义,东乡族人民在阿訇闵福英的领导下,起而响应。当清军被围在双城时,义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马有哥

  • 阿悉吉

    见“阿悉结”(1216页)。

  • 元勰

    ?—508北魏宗室。字彦和。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史称其“博综经学,雅好属文”。太和九年(485),封始平王,加侍中、征西大将军。孝文帝革创,诏解侍中、将军,拜光禄大夫

  • 木仡佬

    见“仡僚”(571页),“仡佬族”(5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