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良骏

马良骏

1867—1957

中国近代伊斯兰教大阿訇。字善堂,经名穆罕默德·尤素福。甘肃清水县(今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回族。出身宗教世家。幼承家学,刻苦努力,曾赴平凉、西吉、河州及长安拜师求学,先后受业于禹月明、老蓝阿訇等。远游江南,师从著名经师马仁山(时称“普洱老爸”),得真传,学识大开。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甘肃平凉清真寺教长,设帐讲学,其讲经继承和发扬陕西学派传统,以简明、透彻、精细著称。培养大批著名阿訇或经师。1913年起先后在新疆哈密、伊犁、伊宁、乌鲁木齐等地主持教务,讲校经典,传经授业达40年,被各族穆斯林拥戴,公推为“全疆寺坊总教长”。1940年被盛世才以“阴谋暴动”之莫须有罪名,系狱多年。对新疆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均做过贡献。博学多才,精通阿拉伯文、古兰经及历史等。著述甚丰,主要译著有阿拉伯文的《塔勒克》、《迈子拜图》、《大台里赫素》、《大杂学》、《所热甫嘎·代》、《阿汉合璧月轮》、《阿汉合璧天文志》,及汉文《清真撮要志》、《伊犁图考》、《回教考证历史》与《西北民族史资料》(未付印)等。

猜你喜欢

  • 普庆寺

    藏传佛教寺庙。俗称“黄庙”,又称“亲王四苏木庙”。位于新疆乌苏县八音沟。清同治年间(1862—1874),由帕勤塔亲王和棍噶札勒参主持修建。有哲学、医学和历法学三院,呼图克图住持。解放初有喇嘛200余

  • 余覩之叛

    又作:“耶律伊都之叛”。辽末由统治者内部斗争引起的反叛事件。余覩(亦作余睹、余笃、余都姑,清代史家改写为伊都),即耶律余覩,天祚帝时戚臣,为天祚帝文妃萧瑟瑟的妹夫。天庆年间(1111—1120)为金吾

  • 青稞酒

    见“”(1984页)。

  • 速卜亥

    见“速把亥”(1840页)。

  • 龙广暴动

    解放战争时期布依族人民的革命武装暴动。在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贵州当局企图以大西南作基地,重建历史上第二个“南明”政权,变本加厉对安龙地区实行强化统治。聚居于该地区的布依族人民陷入极端痛苦之中,强烈要求

  • 李尽忠

    ?—696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出自大贺氏族。原联盟首领※窟哥之孙(一说曾孙)。初期附唐,武则天(684—705年在位)时为右武卫大将军、松漠都督府都督。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因与唐地方官员龃龉

  • 弊剌

    参见“駮马”(1782页)。

  • 阿里克

    见“阿里克族”(1223页)。

  • 图尔孟克

    ?—1676清朝武官。蒙古镶白旗人。卓齐布楚特氏。世居洪果和硕地方。初任骁骑校。顺治十五年(1658),从征贵州,于十万崎山败敌总兵罗大顺。十六年,调至江南,以郑成功军破镇江瓜州,率兵2万乘船百余只攻

  • 铁木哥斡赤斤

    1168—?蒙古国宗王。又译帖木格斡惕赤斤,或称斡真、斡陈、斡赤斤。孛儿只斤氏。※也速该幼子,※成吉思汗弟。以幼子承父业,主灶,故称“斡赤斤”,意为“灶君”。以勇猛著称,享“把阿秃儿”(勇士)及“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