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民间叙事诗。相传由诗中的主人公太波嘎列创作。全诗分牛的降生、牵牛、放牧、搭帐蓬、拴牧犬、挤牛奶、打酥油、迁牧场等共14章,458行。叙述传说中的门巴族牧业始祖太波嘎列艰难创业,为民造福的经历。反
古代官爵。清代沿袭之。分四种:①奉差挂帅出征的命官。顺治十二年(1655),铸大将军、将军印。皆分别于其前加铸表示方位、作用等差别的字号,如镇海、扬威、奉命、征东、征南、征西、征北、镇东、靖南、安东、
见“东京户部使司”(517页)。
古时壮族民间风味食品。流行于广西山区壮族民间。制法:将山林中捡回的大蜗牛,用煮开的米汤烫死,把蜗牛肉取出,去内脏、洗净,用竹刀将蜗牛肉切成细片,加油、盐、葱、姜等调料,入锅炒熟,即可进食。其味鲜美脆嫩
见“都掌蛮”(1816页)。
清代官名。满语音译,“催促人”的意思。汉名“领催”。有“嘎善拨什库”,即“村领催”。管理本佐领内的文书、饷糈和庶务等。又有“分得拨什库”,即“骁骑校”,是佐领的副手,协助管理本佐领的事务。蒙古地区亦设
古城名。位于济木萨(今新疆济木萨尔)三台塘东70里。乾隆三十七年(1772),以其旧城增筑,赐今名。城周3里,分设3门:东丽旭、西同风、南覃惠。光绪二十年(1894)扩修,改名“孚远城”。周767丈。
见“捺钵”(2037页)。
清末民初象棋名手。四川成都人。回族。棋艺精湛,享誉成都棋坛,时无敌手。常在皇城内的大茶铺、双陆居、吟啸楼献艺。棋坛高手张大龙即出其门下。晚年赴成都与全国棋王对奕,连续两天,因年高力竭,失利,呕血而亡。
古迹名。位于今湖北长阳县境,庙内供廪君神像。相传武落钟离山的“巴郡南郡蛮”有巴、樊、瞫、相、郑5姓,后巴氏子名务相者统管5姓,称廪君。施南、长阳等处土民皆称务相为“向王”,即“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