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那瓌

阿那瓌

?—552

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郁久闾氏。※伏图子,※丑奴弟。柔然建昌十三年(北魏正光元年,520),柔然内讧,母俟吕陵氏及大臣杀可汗丑奴,遂被立为可汗。立经10日,为族兄示发所败,与弟乙居伐率轻骑南投北魏避难,被孝明帝元诩封为朔方郡公、“蠕蠕王”(即柔然王),待以戚藩之礼。翌年,征得孝明帝赞助,拟还漠北复仇亲政,会从兄婆罗门(伯父豆仑子)攻破示发,被立为可汗,并遣人来迎,恐为所害,未敢北还。不久,婆罗门为高车王伊匐击败,率10部落至凉州(今甘肃武威)归降北魏,遂被柔然诸部数万人迎还主政。正光四年(523),部内大饥,掠取北魏人口2千、马牛羊数10万。同年,北魏爆发六镇各族大起义,应北魏之召请,于孝昌元年(525)率十万大军南下镇压起义,击溃破六韩拔陵所率起义军,杀起义将领孔雀等。同年,柔然内部安定,士马复壮,击败高车,自号“赖连头兵豆伐可汗”(一作“敕连头兵伐可汗”,意为把揽王),与北魏通贡不绝。北魏分裂后,成为东、西魏争取的力量。阿那瓌分别与之和亲。其弟塔寒娶西魏化政公主,又将长女嫁西魏文帝为皇后(魏悼后);子庵罗辰娶东魏兰陵郡长公主(原称乐安公主),孙女邻和公主嫁东魏权臣高欢第九子高湛,后又将另一爱女嫁高欢为正室,史称“蠕蠕公主”。同时,与南朝加强联系,不断派使臣朝梁。吸收中原文化,仿照内地的官制,设侍中、黄门等官,以齐人淳于覃任秘书监黄门郎,掌文墨。6世纪中叶,西部原役属于柔然的铁工突厥崛起,反抗柔然的统治。北齐天保三年(552),被突厥首领土门攻破,被迫自杀,柔然部落四散。

猜你喜欢

  • 东

    《后汉书》等《传》中“”的别称。因来源于先秦北方貊族,古籍常单称“”;为避与先秦文献中的“”混淆,故有是称。名称含义,当

  • 邓贤佐

    唐代白狗羌首领。武德七年(624)率众归附,唐于姜维城置维州(治所在薛城县,今四川理县东北),领金川、定廉以处之。贞观元年(627)叛,罢郡县。三年(629),左上封生羌酋董屈占等举族内属,复维州郡县

  • 马蹄寺石窟

    中国佛教石窟建筑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200余华里的临松山下。因第九窟内有一马蹄印,据传为神马所踏故名。石窟群包括马蹄南寺、北寺、上观音洞、中观音洞、下观音洞、金塔寺

  • 瓜步山

    山名。即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瓜埠山。南临大江,南北朝时为鲜卑与汉族统治者争夺的军事要地。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大举攻宋,率军至此,凿山为盘道,设毡殿,隔江威胁宋都建康(今南京)。同

  • 迭剌部

    契丹部族名。一作迭烈部。原属※乙室活部。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衰微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其首领※涅里(又作雅里、泥礼,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七世祖)杀部落联盟首领※过折(又作郁捷),立迪辇俎里为※阻

  • 乌达禅

    1647—1712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纳穆都禄氏。喀尔图之子。初任骁骑校。康熙十年(1671),擢一等侍卫兼佐领。三十年(1691),奉命安辑喀尔喀蒙古归附人众,擢正白旗满洲副都统。三十五年(16

  • 敖汉部

    蒙古部名。又作鄂罕。成吉思汗15世孙达延汗玄孙岱青棱始称所部之名。其子索诺木杜陵和塞臣卓哩克图初皆臣属察哈尔部林丹汗。后金天聪元年(1627),为避林丹汗侵虐,率属归后金,索诺木受命驻开原,塞臣还旧牧

  • 闲散宗室

    清※宗室中无爵位者的称谓。乾隆八年(1743)定:亲王妾媵之子,考授三等辅国将军,贝勒、贝子妾滕之子,考授奉恩将军;亲王以及贝子诸爵,其“妾婢”所生之子,皆不予授封,俱为闲散宗室。十三年(1748),

  • 忽勒合真

    见“忽鲁合真”(1490页)。

  • 秋捺钵

    见“捺钵”(20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