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昌语

阿昌语

我国阿昌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使用人口2.7万左右。阿昌语有方言差别。分陇川、潞西、梁河3个方言。不同方言的人相互交际有一定困难,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差别较小。以陇川县户撒地区的阿昌语为例。语音特点:单辅音有30个。塞音、塞擦音有清送气和不送气两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前3套,鼻音、边音、擦音分清浊,有唇齿音。有7个复辅音,由双唇音和舌根音作基本辅音与卷舌浊擦音构成。有8个单元音,10个复元音。复元音有前响、后响和三合3类,有i、u介音和韵尾,节尾辅音有p、t、k、、m、n、。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有较丰富的音变现象。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变化较小。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名词有表示阴阳性的虚词。量词较丰富,除表量外,还有类别作用。量词一般和数词结合使用,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单数人称代词用元音和声调的屈折表示领属。疑问代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多数。动词有情貌范畴,有进行貌、完成貌和曾行貌3种。用在动词后加助词的方式表达,有使动范畴,用动词辅音清浊交替、送气不送气交替等方式表达。此外还可在动词后加虚化动词表示使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或性状的加深。形容词加词头a31可以变为名词。结构助词有标志主动者、宾语、定语、补语、状语等。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但带助词是形容词作定语可放在中心词前。状语多数放在谓语前,少数在谓语后。补语在中心词后。词汇特点:单音节及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的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多音节的单纯词较少。复合词的结构方式有联合、修饰、主谓、支配、附注、多层等。派生词也占一定比例,以前加成分为主,也有少量后加成分构词的。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和傣语,也有一定数量的缅甸语借词。

猜你喜欢

  • 明扆

    见“耶律贤”(1302页)。

  • 曼宗德庆巴·洛桑旦增坚参

    1757—?清代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出生于森格雄地方。从格西喜饶旦增受戒出家。10岁以夏茸身份入隆务大寺经院学习。20岁从江龙赤干受近圆戒。曾任时轮经院教长,密宗学院法台,整修密宗佛殿。嘉庆十四年(

  • 乌垒

    西域古地名。始见于《汉书·西域传》。西汉时为西域都护治所。西距龟兹300里,南至渠犁330里。据《汉书》所记四至道里,当位于今新疆轮台县东策云(策大雅、策特尔)。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置西域都护,

  • 额鲁开依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冰雪融化的季节,即春天。鄂伦春族旧无历法,在长期狩猎和生活实践中,以物候循环为依据,摸索出一套计算一年四季变化的知识,据之来安排狩猎生产。虽与我国通行农历不完全相同,但适合其狩猎生产

  • 初历

    五代后唐时南诏大长和国肃文太上皇帝郑仁旻年号。约923—925年,凡3年左右。

  • 虎益

    元朝官员。唐兀人。本河西人,夏兀纳城钤部官穆苏和勒善子。姓其祖名虎,因以为氏。从讨李璮有功,以承事郎知万户府事。从李恒下襄阳,又从徇地江西,破刘槃、熊飞诸军,凡定江西州7、福建州3、广东州14。护送宋

  • 满丕

    ?—1713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伊尔根觉罗氏。珠瑚达之曾孙。康熙十一年(1672),由赞理郎授理藩院主事。十四年(1675),迁刑部员外郎。十九年(1680),授监察御史兼袭佐领。后以判案不慎被革

  • 柳条节

    中国东北俄罗斯族传统节日。亦称泼水节。流行于额尔古纳河和根河流域。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族移居中国并与汉族通婚以后。每年夏历六月二日举行,是时河水转暖,树木新绿,人们已换上初夏的服装,身心

  • 萨尔浒

    地名。位于今辽宁省抚顺市大伙房水库东南,在浑河南岸,距抚顺市中心70里,东距赫图阿拉(今新宾西老城) 120里。后金天命四年(1619),努尔哈赤统率八旗兵,大败明四路大军于此,史称“萨尔浒大战”。从

  • 任乃强

    1894—1989民族学家、藏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字筱庄,四川南充人。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得张澜先生资助,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本科就读。1929年,应胡子昂先生之邀,首次赴西康考察,足迹遍及康定、丹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