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拉木苏

阿拉木苏

兽皮套裤。鄂伦春语音译,亦作“阿木苏”、“阿木西”。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族的传统下装。无裤裆,只有两条半截裤腿,不相连接。每条上下各缝有皮条,穿时,上端皮条系裤带上,下端皮条系靴腰上。夏秋季穿上狩猎,湿了便于脱下凉干。一般用夏天的狍皮(俗称“红杠子”)制作,用一张半或两张狍皮,能穿2年。也有用小鹿、犴皮作的,一年即可,可穿3年。解放后改穿布制套裤。鄂温克、赫哲等族也穿套裤,但用料和制作不尽相同,分别称“阿拉木什”或“敖约克”,详见各条。

猜你喜欢

  • 桂林石刻

    石刻碑文集。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印。一册,收碑文1500余篇。内容包括南朝宋到元代见于出土的地券以及刻于各岩洞石壁上的摩崖碑或石碑文记,其中不少涉及广西少数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如唐《韩云卿平蛮颂》记述

  • 蒙古八旗

    见“八旗蒙古”(30页)。

  • 玉保

    ?—1757清朝大臣。蒙古镶白旗人。乌梁海济勒门氏。初任理藩院笔帖式,累迁郎中。乾隆三年(1738),升侍郎。八年(1743)、十二年(1747),二次率准噶尔使者入藏熬茶礼佛。十六年(1751),迁

  • 加衣

    藏语音译,即薅锄。四川甘孜藏区康定地方的一种生产工具。锄为木质,长约5寸、宽2寸,尖嘴。锄柄为一自然长成的2尺左右长的木钩,将钩固定在锄的尾部。用来薅青稞地里的杂草和松土。

  • 徕远清吏司

    清官署名。理藩院下属机构。乾隆二十六年(1761)设立。职掌回部封爵、世职、俸银、每年朝贡和赏赐及四川土司入京觐见等。设郎中蒙古1人、员外郎满2人、蒙古3人,主事蒙古2人。

  • 元修

    510—535北魏皇帝。532—535年在位。字孝则。鲜卑元氏(拓跋氏)。高祖※元宏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史称其沉厚少言,好武事。始封汝阳县开国公,拜通直散骑侍郎,转中书侍郎。建义(528)初,授

  • 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

    清加强统治青海蒙藏各族条款。雍正二年(1724),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之乱平定后,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奏准施行。内容主要包括7方面:一、令青海蒙古各部落编旗分佐领,分别游牧,毋相统属。各级王公,分别

  • 恒王

    ①辽封爵。乾亨二年(980),景宗长子耶律隆庆受封,时八岁;开泰(1012—1021)初进封秦晋国王。太平(1021—1031)中,后族萧朴迁北院枢密使,进封。 ②金封爵,大国一字王号。《金史·章宗纪

  • 金台石

    见“锦台什”(2366页)。

  • 满洲源流考

    书名。清代官修史书。乾隆四十二年(1777)大学士阿桂等奉敕撰修,次年竣。20卷。全书分4门:(一)部族(卷1至卷7),上溯肃慎以及挹娄、勿吉、靺鞨、完颜诸部和相邻的索伦、费雅喀等部的兴衰;(二)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