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优希巴格什
明代蒙古翻译家。亦名巴彦巴格什。兼通印、藏、蒙三种语文。万历六年(1578),在青海※仰华寺大法会上,为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和※俺答汗作蒙藏语翻译。因译佛经及担任通事有功,在法会上被达赖喇嘛封为“阿难答·满珠锡里·固什”。万历十五年(1587),陪同达赖喇嘛赴喀喇沁部。曾创制“阿利伽力字”,用以记写藏文和梵文。三十至三十五年(1602—1607),与※锡埒图·固什·却日吉等将《甘珠尔经》译成蒙文。
明代蒙古翻译家。亦名巴彦巴格什。兼通印、藏、蒙三种语文。万历六年(1578),在青海※仰华寺大法会上,为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和※俺答汗作蒙藏语翻译。因译佛经及担任通事有功,在法会上被达赖喇嘛封为“阿难答·满珠锡里·固什”。万历十五年(1587),陪同达赖喇嘛赴喀喇沁部。曾创制“阿利伽力字”,用以记写藏文和梵文。三十至三十五年(1602—1607),与※锡埒图·固什·却日吉等将《甘珠尔经》译成蒙文。
即“康熙前贵州通志”(2103页)。
见“阿帕克和卓”(1236页)。
见“和朔奴”(1446页)。
唐代青藏高原古部落名。“本西羌族”。参见“苏毗羌”(1006页)。
我国自称达让的僜人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察隅县南端与印度接壤的地区。使用人口800左右。以察隅县下察隅区巴安通乡夏尼村的达让僜语为例:语音特点:单辅音
一作段易长,即“段正兴” (1696页)。
辽(契丹)与北宋“澶渊之盟”前的重要战役。“澶渊之盟”是契丹与北宋关系由战到和的转折点,盟前两国战争不断。自统和四年(986),宋太宗北伐失败后,宋由进攻转入防御,契丹军不时南下,至二十一年(1003
清代乍丫地区呼图克图。藏族。道光十八年(1838),以剿办博窝时调派士兵,捐助军需,赏敕书。时乍丫有大、小两呼图克图,其为大呼图克图。二十一年(1841),因与小呼图克图不睦,居打箭炉,藉病不归,致使
?—98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师子。※䤈僮尸逐侯鞮单于子。原任左谷蠡王。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率万骑出朔方鸡鹿塞,配合汉将窦宪、耿秉,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
见“牯脏头”(16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