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邹语

邹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邹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3千余。居住在台湾中南部玉山以西阿里山一带溪谷和1000至1500公尺高地上,包括嘉义县吴凤乡达邦、里佳、山美、新美、来吉、乐野等村,南投县信义乡久美村。分达邦、图富雅、鲁赫都3个方言,此外还有一个伊姆兹方言,现已消亡。达邦方言分布在嘉义县吴凤乡达邦、里佳、山美、新美等村。图富雅方言分布在达邦、乐野、来吉等村。鲁赫都方言分布在南投县信义乡久美村。邹语有18个辅音7个元音。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邹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中缀是插在词干第一个音节开首辅音之后,元音之前。该语词类有名词、代词、介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10类。名词分视觉内、视觉外,分别在前面加不同的助词表示。人称代词有数、格形式。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句子开首往往有一个开首助词。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动词往往在前,主语在后,宾语在主语之后。限定、修饰成分一般在被限定、修饰成分之前。

猜你喜欢

  • 处罗可汗

    ①(?—620)唐代东突厥可汗。又称叱罗可汗。阿史那氏。※始毕可汗之弟。原任俟利弗设,又作乙力设。武德二年(619),兄死,嗣立,依俗复纳隋义成公主为妻。以先人失国,赖隋以存,不忘隋恩,于三年二月,迎

  • 斡脱总管府

    见“斡脱”(2424页)。

  • 刘劢

    ?—318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王子。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国君※刘聪子,刘粲弟。嘉平二年(312),封齐王。又拜卫大将军。建元二年(316),被郭猗、靳准诬陷与皇太弟刘乂共谋作乱。麟嘉三年(3

  • 赫图阿拉

    地名。一作黑图阿拉,黑秃阿喇,皆满语音译,意为“横岗”(一作“横甸”)。俗称老城。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修筑,故址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老城(在苏子河与二道河子会合处左岸)。汉魏

  • 平定回部勒铭伊西洱库尔淖尔之碑

    碑铭。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高宗弘历为纪念平定大小和卓木而撰。铭文以满、汉、维3种文字镌刻。记叙布拉呢敦和霍集占在伊西洱库尔淖尔被击败及逃奔巴达克山经过。原碑立于淖尔东北岸,光绪十七年(1891

  • 东布鲁特

    参见“布鲁特”(469页)。

  • 汲新水节

    壮、布依族新年节,如汉族春节。以农历正月初一为节日,故又称“新年水”。是日拂晓,各寨姑娘们身穿节日盛装,争先到河边、井边去汲新年水。以取得第一桶水为最吉,滴水如金,人喝会聪明勤快,牲畜饮会六畜兴旺,故

  • 延吉府

    地区名。位于今吉林省东北部。清宣统元年(1909)置。治所在南岗,又名局子街(即今吉林省延吉市)。辖域东界汪清县,西连敦化县,南接和龙县,北邻宁安府。辽属蒲卢毛杂等部地。金置海兰路。明置塞珠伦卫(即锡

  • 和籴

    官府强行征购粮草的措施。源于北魏,辽、金、元沿之。《元史·食货志》:“元和籴之名有二:曰市籴粮,曰盐折草”。所籴粮草由官府支付钞币或盐引,供边庭军需、京师日用,或贮于常平仓以备荒。每年籴粮数万石,多达

  • 土州同

    官名。州同为知州佐贰。清代亦在少数民族地区诸土州置此官,以当地首领为之,即明代之※土州同知,秩从六品。命管理辖区内土民事务,朝贡,纳赋,听征调,率土兵随官军征伐。颁给印信、号纸、顶戴。其承袭、革除、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