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蓝飞鹤

蓝飞鹤

1901—1930

革命烈士。畲族。福建惠安县人。1919年就读于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后入泉州省立十一中,因参加学生运动,先后被开除。后又入明新师范,仍因组织学生反对不合理教育制度,被同学称为学潮健将。1925年任教于厦门禾山云梯中学,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南渡新加坡、沙劳越等地,就职于华侨创办的学校,又因参加反殖民者斗争被驱逐回国。1927年在厦门、泉州等地从事教育工作期间,结识中共闽南特委谭平山,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调厦门任省委特派员,曾配合陶铸组织领导厦门大劫狱。七月,任泉州“闽南行动委员会”行动组织部长兼闽南红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闽南苏维埃政府筹委会副主席,赴惠安组织暴动。1930年9月16日领导惠安暴动初战得利,准备进攻县城时被民团包围,带病掩护部队突围,病发被捕,不屈被杀害。1955年惠安县人民政府在烈士故乡修建“蓝飞鹤烈士之墓”。

猜你喜欢

  • 马镇江

    1821—1920近代武术家。字静源。四川成都人。回族,父为武林高手。幼承家学。习“排打功”。后至各地寻师访友,博众长,自成一体,世称“马派”。尤擅腿功,称“无影腿”。曾从著名经师、著述家马复初,学习

  • 贺什格巴图

    1849—1915清末蒙古族诗人。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沙尔里克苏木人。牧民拉卜杰子。19岁前在村塾学蒙文,通过自学,通晓汉文、藏文。20岁在巴拉珠尔公手下当书吏,因同情“独贵龙”运动,写诗赞美,受牵连

  • 布孔

    族名。又作“补孔”。汉族对自称毫尼(布都、布孔)的哈尼族的称谓。民国《墨江县志稿》:补孔(布孔),居县属善政、永安、善化三乡。参见“哈尼族”(1633页)。

  • 瑟瑟

    见“萧瑟瑟”(1999页)。

  • 千户

    ①吐蕃军事行政建制。藏语称“东岱”,又译作千户所。约7世纪松赞干布掌政后统一吐蕃兵制时建置。统隶于诸“如”(“如”,藏语音译,意为“翼”)及其长官“如本”(翼长)。是时吐蕃全境共设61个千户,具体分布

  • 伯咄部

    靺鞨(勿吉)著名七部之一。一作汨咄。《隋书》称其“在粟末之北”,约分布在今第二松花江北的拉林河流域(旧说在伯都讷,即今吉林省扶余县境)。隋代为七部中之大部,有“胜兵七千”。农业已有一定发展,但仍住半地

  • 武川镇

    见“六镇”(382页)。

  • 元宏

    467—499北魏皇帝。471—499年在位。又称拓跋宏。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母李夫人为中山安喜人,南郡王李惠之女。自幼由冯太后抚养。献文帝皇兴三年(469),立为皇太子。五年,受

  • 兀丹

    见“于阗”(58页)。

  • 乌萨扎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来流水(今拉林河)流域,约当今黑龙江省双城县境。完颜部首领完颜石鲁(昭祖)时,以该部杀完颜部人,石鲁以国俗治之,大有所获,分赐诸父昆弟。部人与完颜氏互婚,石鲁之次室达胡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