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毕克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意译为“米卜”。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巫师取净水一碗,精选颗粒饱满整齐的若干粒大米,边念咒,边投入水中,一般以米粒全部下沉,且排列整齐为吉利。如米粒出现断裂,象征着大难临头,需要另作鸡肝卜释疑。有关的具体卜卦,还有详细的卦象。以狩猎为例,投入水中的米粒聚拢在一起,表示丰收,如米粒不是直线下沉,有漂动感,表示获猎物不多,猎人不耐烦;如米粒出现气泡,表示猎人肚饿、劳累,没有收获;如投入的米粒在水面上有飘动感,入水后飘向巫师一边,表示猎人很快就能回到家。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意译为“米卜”。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巫师取净水一碗,精选颗粒饱满整齐的若干粒大米,边念咒,边投入水中,一般以米粒全部下沉,且排列整齐为吉利。如米粒出现断裂,象征着大难临头,需要另作鸡肝卜释疑。有关的具体卜卦,还有详细的卦象。以狩猎为例,投入水中的米粒聚拢在一起,表示丰收,如米粒不是直线下沉,有漂动感,表示获猎物不多,猎人不耐烦;如米粒出现气泡,表示猎人肚饿、劳累,没有收获;如投入的米粒在水面上有飘动感,入水后飘向巫师一边,表示猎人很快就能回到家。
①(1336—1405) 中亚※帖木儿汗国创建者。又称中亚帖木儿、异密帖木儿。出身于蒙古巴鲁刺思贵族。世居河中(今中亚泽拉夫善河流域撒马尔罕一带)渴石附近。因娶察合台汗国合赞汗之女为妻(异密忽辛寡妻)
即“羌娜”(1140页)。
?—1778清朝将领。蒙古族。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额驸多尔济色布腾之子。乾隆三年(1738),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幼孤,随母和惠公主至京,教养于内廷,嗣尚郡主,授多罗额驸。十九年(
见“亦力把里”(872页)。
高句骊族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据《礼记·投壶》载,此本为中原古人宴会时的礼制,也是士大夫的一种游戏,源自春秋时代,后高句骊族社会中盛行。其法是以特制的盛酒的壶口为目标,在席者离壶5—9尺外,依次以矢投掷
?—1930民国初入藏官员、早期藏学开创人之一。初为浙江武备学堂毕业生,清宣统元年(1909)十二月,随钟颖所率之川军入藏,任陆军士兵第一营管带,后补授步队正军校。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川军内讧时,
即“彭显宗”(2179页)。
见“麦积山石窟”(958页)。
?—1931近代东北民族史学者。字申甫。江西崇仁县(一说湖南长沙)人。汉族。清末乙未年(1895)进士。曾任陆军部主事、候补直隶州知州。光绪三十三年(1907)底,任黑龙江呼兰府知府。宣统二年(191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所设。《满洲源流考》作呼济河卫,并说清代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南300里有呼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