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藏班垫坚参
清代藏传佛教僧人。又称达擦济咙呼图克图。藏族。生于喀木类乌齐之拉喀色尔地方。被确认为西藏济咙寺呼图克图七世。驻济龙寺(又称功德林寺,汉名卫藏永安寺),属哲蚌寺果芒扎仓,为出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四大呼图克图之一。奉旨入京,高宗赐以呼图克图名号,赐银印及黄车、黄缰等物。51岁于京圆寂。
清代藏传佛教僧人。又称达擦济咙呼图克图。藏族。生于喀木类乌齐之拉喀色尔地方。被确认为西藏济咙寺呼图克图七世。驻济龙寺(又称功德林寺,汉名卫藏永安寺),属哲蚌寺果芒扎仓,为出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四大呼图克图之一。奉旨入京,高宗赐以呼图克图名号,赐银印及黄车、黄缰等物。51岁于京圆寂。
?—1588明代“凉山三雄”之一。彝族。万历(1573—1619)前期四川邛部土司(治今四川越西县东北)属下腻乃之酋长,万历十五年(1587),伙同雷波头目杨九乍,黄螂头目安兴抢掠营丁、赖因、烟溪等处
见“沮渠牧犍”(1512页)。
?—1787清乾隆年间苗族暴动首领。永绥厅(今湖南花垣)勾补寨人。苗族。乾隆五十二年(1787),百户诬陷其偷盗贩牛商牛只,并借此向全寨苗民敲榨勒索,乱捕乱抄,愤而率寨中苗民反抗,横遭惨杀。七年后,※
清代著名蒙医。著有《医典第三部词解》,对《四部医典》第三部中的名词作了诠释,全书54页,为藏蒙文对照手抄本。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辽中京城内(今内蒙古宁城)。建于辽兴宗重熙四年(1035),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60余米,是现存契丹塔中最大的一座。塔基为须弥座,上刻浮雕仰莲。第一层塔身高长,转
突厥文碑铭。1900年在今蒙古国北部苏吉大坂附近发现。共11行。为回鹘汗国灭亡(840)后不久建立。碑主自称黠戛斯人之子,官号为裴罗·骨咄禄·牙尔干。现有耿世民和李经伟两种汉文译本。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剌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剌儿”(433页)。
唐代南诏城名。南诏第五世王阁罗凤于唐天宝十四年(755)所筑。属丽水节度使。旧址在今缅甸克钦邦密支那。
撒拉族古文字。系一种以阿拉伯、波斯字母为基础拼写撒拉语的拼音文字。有字母32个,由28个阿拉伯字母,三个波斯字母P、q、z及一个η字母组成。此外还借用阿拉伯字母的使用方法及部分音变符号。19世纪时,不
佤语音译。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村寨首领的称谓(有人认为在地缘性村寨产生以前原有氏族或家族之长)。一般由最早建立村寨的氏族或家族中推举产生,若同时由几姓建寨,则通过杀鸡打卦产生,后世代相承。负责管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