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剌吉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满洲源流考》作纳尔吉河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野人首领可成哥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哥吉河等4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省呼兰河支流纳尔吉河流域。《明实录》中又记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10卫同时设立。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满洲源流考》作纳尔吉河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野人首领可成哥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哥吉河等4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省呼兰河支流纳尔吉河流域。《明实录》中又记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10卫同时设立。
见“窝集部”(2297页)。
阿尔泰语系语族之一。包括古代碑铭语言、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文献语言以及30余种现代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等
隋时突厥贵族,※都蓝可汗雍虞闾之弟。开皇十八年(598),与突厥可汗染干同遭都蓝可汗、达头可汗联兵攻击,败退,弃其妻子,与染干投隋。隋廷赐以宝物,以示嘉慰。
契丹开国时统治者游猎之地和处理国务的政治中心。一说“楼”即※“捺钵”的前身。“捺钵”于辽圣宗时形成定制。此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于木叶山置楼,谓之南楼;大部落东一千里,谓之东楼;大部落北三百里置楼
①辽封爵。应历十九年(969)太平王罨撒葛进封。统和十二年(994)北府宰相韩德让(二十二年赐名耶律隆运)受封。开泰元年(1012)耶律隆祐自楚王改封。重熙四年(1035)南院枢密使萧朴赠封;六年,南
萨迦班智达的简称。藏传佛教萨斯迦教派第四祖公哥监藏(即衮噶坚赞)(1182—1251)的尊称。班弥怛,亦作班智达,为印度人对精通佛学“五明”诸高僧大德之尊称,《大唐西域记》释《五明》称:“一曰声明,释
傣族古国名。又称“泐国”。南宋淳熙七年(傣历五四二年,1180),由西双版纳傣族先民的首领※叭真所建。首府在景龙(即今景洪)。与傣族有族源关系的周围诸小帮纷纷归附,遂统一各部,共推叭真为一方之主,为第
纳西语音译,意为“丽江王”。明清时纳西族百姓对丽江木氏土司的称谓。明代木氏土司势力达到中甸、维西、德钦(阿敦子)以及四川的巴塘、里塘一带。倪蜕《滇云历年传》卷11:“(丽江土府)日渐强盛,于金沙江外,
解放前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对耕地的一种习惯计算单位。即一架牛(两牛共拉一犁)耕作一天的土地面积。因牛的强弱和耕地土壤的软硬差异,故不同地区一架地的面积并不相同,有的地区为一市亩多,有的则二市亩多,反映其度
书名。又称《李蜀书》。晋常璩撰。9卷。一名《汉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为10卷。《史通·古今正史》:“常璩撰汉书10卷,后入晋秘阁,改为蜀李书”。故有《汉之书》10卷与《蜀李书》9卷之别。流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