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番子佐领

番子佐领

清代以四川大小金川藏族迁京之人编设的佐领。乾隆四十一年(1776),新来男妇189人,连同以前居京旧人39名,合计228名,初编一佐领,入内务府三旗正白旗。以此项人丁原属土司所辖,无辨文字者,拟以内务府官员放为佐领。嗣后将此佐领移驻香山,建碉房以聚居之,令香山健锐营就近约束和管理;其佐领,亦令健锐营官员补授。其人丁除披甲外,每逢宫苑年节宴会,亦令承应《戏狮》、《大郭庄》(即“锅庄”)等舞。《清史稿·乐志一》载:“嘉庆十四年(1809)元旦,太和殿筵宴,命演朝鲜、回部、金川、缅甸乐舞等项”。

猜你喜欢

  • 哈萨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木垒、巴里坤两自治县。少数分布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甘肃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人口1111718人(1990年)。先世可追溯至公元前1世纪的乌孙及

  • 乞丐差

    旧时西藏※三大领主对乞丐也要征敛的劳役、实物或货币差。包括:一、向其领主缴纳的※人役税;二、领主修寺院、私宅和庄园时须作数日小工或交代金;三、如在※传召法会期间行乞,须事先从※铁棒喇嘛处购买乞讨证;四

  • 阿悉结泥熟部

    见“阿悉结”(1216页)。

  • 儋居录

    书名。北宋苏轼诗文集。绍圣四年(1907),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实施新法,被贬海南岛儋州,在此谪居3年,将其所写诗文辑录成集,故名。原书已佚,今存版本为清光绪五年(1879)儋州学政刘风辉据康熙四十二年(

  • 偏岭站

    元代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路上驿站之一。南至独石口,站40里,北接牛群头驿。元人黄溍曾云:“过人到偏岭之北,面不可洗,头不可梳,冷极故也,过此始有暖意”。过岭后

  • 土鲁番

    西域古地名。见明陈诚《西域番国志》《明史·西域传》。清《西域图志》作“土尔番”,对音为“吐鲁番”。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移管粮同知驻此,并设巡检,隶甘肃布政司。四十五年,设吐鲁番领队大臣,归乌鲁

  • 敖赫达

    裕固语音译,意为“家”、“部落”。一作鄂托克。旧时裕固族社会组织形式。每个部落分若干户族(西部裕固语称“的尔勤”,相当于氏族)。部落之间原有严格的地域界限,各占一定的区域。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原

  • 和阗

    见“于阗”(58页)。

  • 东木根山

    山名。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山西大同市北。东晋太宁二年(324),代国主拓跋贺傉始亲政,“以诸部人情未悉款顺”,乃筑城于此,徙都之。

  • 翁科特

    见“恩古特”(18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