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瓜什则寺

瓜什则寺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瓜什则加萨尔雪扎图丹群科”,意为“瓜什则加萨尔圣教法轮讲经院”。在青海同仁县瓜什则乡。建于明代,据《噶丹嘉措传》,瓜什则噶居活佛于瓜什则地方建寺和禅院(即秀古宁寺),后由瓜什则铁念珠喇嘛移建于卓合贡空,再由赤干·克却嘉措、囊干巴·阿旺喜饶和拉卡智钦三人迁寺于现址。该寺由拉卜楞寺等二世嘉木样活佛晋美旺布命名,采用郭莽扎仓之学经教程,该寺一切法事活动均仿效拉卜楞寺。寺院住持均为瓜什则本族人。历史上其属寺有格当、西关、娄热、雅玛扎西其等寺,其香火地有全都、扎仲绛曲、双棚西及拉西、阿哇日特吾等农牧区五部落。其中阿哇日特吾部落头人于明代曾封为千户长、明威武将军、必里卫指挥佥事等职,其封诰尚存于寺内。原有殿堂5座。

猜你喜欢

  • 布古尔

    ①即“玉古尔”(475页)。 ②见“轮台”(1377页)。

  • 夏鲁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创始人为后藏夏鲁寺住持※布顿·仁钦朱。始创于元。按布顿所著《布顿佛教史》云,该派之由来,初为后藏大德桂哇益西雍仲,其弟子杰尊喜饶迥内修建夏鲁寺(又称夏鲁阿莫寺),后此人赴印深研佛法,

  • 陶克南南

    见“依斯坦”(1461页)。

  • 温札德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中掌管诵经的僧人。专门负责领全寺僧众诵经,亦称“经头”。凡任此职者,须对经典有较深研究,博览经文,记诵娴熟,学识、能力确为大小僧人所信服。诵经时,声调高下疾徐,倡韵起落转变,何句须鸣指

  • 纥石烈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纥石列。来源于部名。分布较广,主要居活剌浑水(今呼兰河,一说为通河县境付拉荤河)、阿里民忒石水(今乌苏里江上中游,一说为绥芬河入海处附近之阿敏水)、星显水(今吉林延边境布尔哈通

  • 妻姐妹婚

    一个男子娶某家长女为妻后,有权再娶其达到婚龄之妹妹们为妻的一种婚俗。此种婚俗系群婚与对偶婚残余,与氏族社会一定集团之间缔结的婚姻协议有关,并残存于阶级社会中。大致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为妻亡,鳏夫有权续

  • 抹骨登兀没灭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穆宗※延昌宫。此词语由三部分组成,“抹骨登”又译作“抹骨古等”,是宫下有一※瓦里即为是名;还有一瓦里名

  • 乌哈尔里克之战

    17世纪中期卫拉特蒙古内部的一次战役。清崇德八年(1643),准噶尔部长巴图尔珲台吉集卫拉特联盟各部,发兵征讨哈萨克扬吉尔汗(一译江格尔汗)。以和硕特台吉昆都伦乌巴什拒不从,巴图尔珲台吉于顺治三年(1

  • 崩尼—博嘎尔珞巴语

    我国自称崩尼、博嘎尔等支系的珞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关于支属,经初步比较,与景颇、独龙等语言较接近,与印度嘎若语支的语言也有密切关系,因未作深入比较,暂归入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

  • 蒙古五执政理事

    明代蒙古图们汗(土蛮)任命的执政大臣。嘉靖三十七年(1558),蒙古左翼察哈尔部的图们汗即位后,力图以和平方式统一分裂割据的蒙古各部,恢复大汗对全蒙古的统治,于万历初年(约1576—1582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