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玉妥·云丹贡布

玉妥·云丹贡布

①(729—853)唐代吐蕃藏医。又称老玉妥·云丹贡布。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97)时人。玉妥家族人。世代行医。其曾祖、祖父及父,先后任松赞干布、芒松芒赞及赤都松御医。家学渊源,自幼从父学医,10岁即出任吐蕃王子赤松德赞御医。曾向唐朝应邀入藏名医东松康哇虚心求教,或阅其名著,或亲闻其教授,深得汉地医学之真谛。25岁曾赴印度泥婆罗学医,重视实地调查,足迹遍及全藏产药之地,并四处求师访贤,并行医济世。对印度、大食医学亦进行对比研究,取其精华,以为吐蕃医学之需。经多年行医,经验大增,45岁时,在吐蕃医学基础上,吸收汉地、印度等医学之精髓,写出医学名著《四部医典》(即《医方四续》),此书为藏医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高,成为藏医的真正开端和基础,至今凡藏医之作,无不导源于此。总其内涵,是藏医之精华,但其中受汉地医学《文成公主大医典》、《月王药诊》及东松康哇的影响很深,其用药、切脉及切脉用名、针灸、医理等,处处可见此影响。《土观宗派源流》、《新老玉妥云丹贡布传》、第巴桑结嘉措的《藏医史》均有详载。以其对藏医所作的贡献和功绩,被藏族尊为“医圣”。该家族至今仍有其家传,在政治及医学上均受到尊重,寺院和医家均将其奉若神明。②宋代吐蕃藏医。又称新玉妥·云丹贡布(玉妥云丹贡布萨玛)。系老※玉妥·云丹贡布十三代孙。自幼习医,受家传影响,专攻医道。老玉妥所著《四部医典》,因吐蕃崩溃,动乱中散失。其青年时,由其师卫巴·达玛扎巴将原著完璧归赵,其潜心研习,医术大进。后6次赴印度及锡兰学医。返藏后,四处行医,收徒传医,济世救人,医德甚高。著述颇丰,根据医学的新进展,对《四部医典》增补、厘定、加注,撰出修改本。藏文《〈四部医典〉金注》,成为更加完善、丰富的医学巨著,自此《四部医典》始有繁简本两种。今日此本流传最广。与第巴桑结嘉措所著《四部医典兰琉璃》(居西贝都亚温布)同为藏医医著中宝贵财富。国内另有蒙文本及汉文本行世。国外译其医理,深入研究者极多。

猜你喜欢

  • 斡真

    见“铁木哥斡赤斤”(1880页)。

  • 乌就屠

    ?—前33西汉时乌孙昆莫(王)。肥王※翁归靡与匈奴妇人所生子。※元贵靡异母兄弟。性格豪爽,向与右大将友善。宣帝甘露元年(前53),闻狂王泥靡被汉使魏和意击伤在逃,偕诸翎侯遁居天山。扬言借母家匈奴兵,众

  • 义和

    ①北凉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年号。431—433年,凡3年。 ②高昌国王麹□年号。614-619年,凡6年。

  • 安伏成

    明代四川米易萨连土官。原籍今云南景东县人。傣族。洪武二十五年(1392),偕兄弟叔侄四人与景东傣族土官刀佩(又名刀承恩)等率众随明军征建昌月鲁帖木儿反明之军,事平,受委千户,留米易,管理安宁河下游一带

  • 杨广香

    ?—481南北朝时期阴平国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西北)氐人。后仇池国君主※杨难当之族弟。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后仇池国灭后奔魏。升明元年(477),与魏合兵攻杀武都国主杨文度。以阴平(今甘肃文

  • 库普勒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生活能维持自给的人家的称谓。即中等阶层。大多自种自食,不用靠借债或帮工维持生活,个别还收有养子。西盟佤族地区虽早已产生贫富分化,但迄至解放前夕仍不十分突出,故这一阶层

  • 阔端

    1206—1251蒙古国宗王、大将。又译扩端、库腾。孛儿只斤氏。太宗※窝阔台次子。父在位时,受封西夏故地,驻河西,后又得东平路(治今山东东平)47741户为食邑。太宗七年(1235),率右路军征南宋,

  • 阿史那拔布

    吐蕃贵族扶立之西突厥可汗。约延载元年(694)后,取代※阿史那仆罗为可汗,因“无惠下之才,恩义素绝”(《新唐书·郭元振传》)亦未获十姓部众拥戴而失位。

  • 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边疆地区军政机构名。隶云南行省。辖境包括今云南西部及缅甸北部部分地区。司置大理路,统大理、柔远(今龙陵)、茫施(今潞西)、镇康、镇西、平缅、麓川、谋粘(今耿马)、孟定(今耿马西)、木邦、蒙怜、蒙莱、

  • 孟爱甸军民总管府

    元明土司名。据《元史·成宗本纪》载,至元三十一年(1294),以金齿新附孟爱甸酋长遣子来朝,即于其地立军民总管府。《明史·地理志》孟艮御夷府条载:“东北有孟爱等甸军民府”其地望,《读史方舆纪要》谓在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