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城之战

满城之战

辽宋间重要战役。辽景宗乾亨元年(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御驾北伐。经白马岭、沙阿之战,连捷。兵至辽南京(今北京)近郊。七月,在高梁桥展开大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股中两箭,窃驴车逃出,仅以身免。辽贺大胜,展开反攻。九月,诏以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惕隐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权奚王耶律抹只等各率本部,积兵南下。十月,宋将右龙武将军赵延进、云州观察使刘延(一作廷)翰、六宅使李继隆等领兵迎战于满城(今河北满城县)。初,诸将按宋太宗所授八阵图布阵,见辽兵坌至,阵不应时,诸将遂议,冒违旨之罪,改布二阵,前后照应。又施诈降计。三战,大败辽军。追至遂城(今河北徐水西),生擒3将,斩首万余级,俘获3万余口,马千余匹,兵器、车帐、羊畜无数。获大胜,得宋太宗手诏褒奖。辽方名将休哥初识破宋诈降计,规劝主将匡嗣,弗听,损失惨重。匡嗣只身逃脱,仅休哥独军保全撤退。战后,匡嗣受责,休哥得宴赏。

猜你喜欢

  • 官户

    金代户类之一。凡没入官的奴婢,隶太府监为官户。又称奴婢户。

  • 爱玛特

    ?—1864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维文史籍称阿合买提王伯克。库车人。郡王伊萨克子。道光七年(1827),授六品伯克、二等台吉。后署阿克苏阿奇木伯克。时值玉素普和卓率浩罕兵入侵,以捐粮马助官军,授一等台

  • 玉木种

    托忒语,音译意,为“冬牧场”,又称“冬窝”。流行于青海、新疆等卫拉特蒙古游牧地区。多设于背风向阳水源充足之山谷。牧民多于每年九月进入冬牧场,以个体或阿寅勒方式放牧。次年三月离开。

  • 慕容宣昌墓志铭

    唐代吐谷浑人墓志。中宗神龙二年(706)刻制。1949年后出土于武威城南天梯山,拓片今存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志高约58厘米,广约57厘米。志文25行,行25字,正书。志盖中央为“大唐故政乐王墓志铭”

  • 孝成皇帝

    见“耶律贤”(1302页)。

  • 泰赤乌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泰亦赤乌、泰畴、太赤温、太丑兀里。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均为海都后裔。传至海都曾孙俺巴孩,人口繁衍,自成一部。游牧于斡难河(今鄂嫩河)以北地区。自合不勒罕(成吉思汗曾祖

  • 朗林

    见“南木林”(1588页)。

  • 乞儿诺尔

    湖名。辽代称白水泺,金代称白水泊,明代汉文史籍作克儿、圪儿海,清代作奇尔泊、希尔泊。今称黄旗海,位于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明初在明朝辖区内,后为东蒙古右翼占据。右翼济农巴尔斯博罗特将该地封与第三子兀慎

  • 铜丝网络

    契丹民族贵族的一种葬具。《虏廷事实》载:“北人丧葬之礼,盖各不同,”“惟契丹一种特有异焉,其富贵之家,人有亡者”,“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从现有出土文物看,有两种:一种为手足网络,一种为全身网

  •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

    位于新疆吐鲁番东南约40余里处,南邻高昌故城。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分别为二个相邻村落名称。阿斯塔那,维吾尔语意为“首府”,汉名“三堡”;哈拉和卓,汉名“二堡”。墓葬区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2公里,占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