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簸箕
苗族丧葬习俗。流行于贵州惠水地区。一般在埋葬死者后不久举行。届时亲友参加。先用两根竹竿扎成人形,外罩衣服。用两袖端一簸箕,立在堂屋中间。由送葬时吹芦笙的原班人马吹芦笙、跳舞,请巫师念咒语。一人执假人走在前,另一人滚着簸箕随其后。走至村寨外三岔路口处,将簸箕毁掉,或拿回家。活动至此结束。此俗有向死者灵魂送粮食之意。
苗族丧葬习俗。流行于贵州惠水地区。一般在埋葬死者后不久举行。届时亲友参加。先用两根竹竿扎成人形,外罩衣服。用两袖端一簸箕,立在堂屋中间。由送葬时吹芦笙的原班人马吹芦笙、跳舞,请巫师念咒语。一人执假人走在前,另一人滚着簸箕随其后。走至村寨外三岔路口处,将簸箕毁掉,或拿回家。活动至此结束。此俗有向死者灵魂送粮食之意。
见“阿票”(1197页)。
见“口外十二厅”(117页)。
?—520南北朝时期柔然女巫医。出身于鲜卑叱豆浑氏,原为高车部屋引副升牟之妻。叱豆浑(亦作是豆浑)、高车被柔然征服后,成为柔然的属部。她假托鬼神、行巫术,混迹于上层和民间,人称“是豆浑地万”(“是豆浑
西藏解放后所置县之一。位于西藏 自治区拉萨市东部、雅鲁藏布江沿岸。县人民政府始驻米林村(后迁驻东多村),故名。1959年(一说1960年)以则拉宗的大部分地区改设县。居民以藏族为主。有部分珞巴族在此定
1166—?又作合赤温。蒙古孛儿只斤氏。※也速该把阿秃儿第三子,※成吉思汗弟。约宋乾道六年(1170),父卒,家境衰落,部众离散,连遭泰赤乌部、蔑儿乞部侵扰,逃避在外。早卒,无战绩。蒙古国建立后,由其
见“大司农司”(92页)。
见“北大王墓志”(535页)。
?—496北魏大臣。字思弼。鲜卑陆氏(步六孤氏)。平原王陆丽次子。年10余岁,袭父爵为抚军大将军、平原王。沈雅好学,折节下士。任北征都督,拜北部长,转尚书,加散骑常侍。太和八年(484),与陇西公元琛
彝语音译。简称“尔补”,又作“麻衣则”,四川凉山金阳土司、土目占有的安家奴隶。原系※格节等级,因贫穷无力娶妻,由主子配给丫头而下降为这一等级。地位相当于阿加。没有人身自由,不能迁徙,须住在主子周围。能
古碑铭。北周保定二年(562)立。原为陕西耀县塔坡圣德寺藏物,现存该县文化馆。碑称造像者“一百人”,现能识别者94人。其中羌姓※同氏(铜鞮羌)67人,荔非氏1人。公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