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洱海丛谈

洱海丛谈

书名。清代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今大理市)文殊寺僧同揆(号轮安,俗名文果)撰。成书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1卷。内容有关大理等地佛教寺院和灵异事迹以及南诏大理国史事。系据《南诏通记》、《滇载记》、《南诏野史》诸书和作者见闻所编纂。对研究大理地区和白族历史有参考价值。其见闻尤为珍贵,可补史载之不足。“民家”(白族)、“军家”(汉族军屯户)之说,始于该书。

猜你喜欢

  • 石镇仑

    ?—185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贵县那良村人。壮族(一说祖籍广东客家人)。咸丰元年(1851),随弟※石达开参加金田起义,虽作战悍勇,但少谋略,自起兵至天京(今南京)定都,身经数十战,职不过将军,仍听命

  • 宁明

    ?—1042西夏太子。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景宗李元昊子,母野利氏。天资聪颖,知礼好学,性仁慈。好道家学。曾从定仙山道士路修篁学辟谷法,朝夕不懈,元昊深恶之。问其养生与治国之术,以寡欲和不嗜杀人答之,

  • 宝坻镜

    契丹小字铜镜。是镜在解放后于内蒙古喀喇沁旗一废品收购站中发现,现藏内蒙古博物馆。以左下方镜侧阴刻汉字“宝坻官”字样取名。正八角形,边长5.6厘米。镜背正中有纽,纽有系穿,四周留边,上下左右铸缠枝花纹图

  • 拜采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家族名称源于在后藏白朗地区的庄园名。为颇罗鼐时期的显赫家族。其成员拜采哇才仁南杰于雍正五年(1727)卫藏战争时,围攻江孜,后遭前藏隆布鼐军袭击,撤退。九年(1731)任代

  • 一扣钟

    亦写作一扣衷、一口钟、一裹圆,满语谓之“呼呼巴”,即斗篷,也叫篷篷衣。清代中期盛行一时,妇女多穿,男子亦有穿者。其制极简单,似雨衣,有领无帽,无钮扣,穿时披在肩上,用细布带系于颈部,用以遮风御寒。因形

  • 刘信

    ?—950五代后汉宗室。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后汉高祖刘知远从弟。少从军,渐至龙武小校。后晋初期,知远镇太原,为兴捷军都将,领袭州刺史、检校太保。后汉初,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傅兼义成军节度使,寻移镇

  • 托罕河卫

    见“督罕河卫”(2356页)。

  • 失里吉

    见“昔里吉”(1345页)。

  • 天定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兴智年号。?—1254年。

  • 敖鹿合特昂库

    茅草棚。赫哲语音译。又作“敖如格特安口”。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是赫哲人旧时夏季外出捕渔、狩猎用茅草苫盖的一种临时住所。过去最常见,解放后逐渐为布篷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