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沙瓦卡

沙瓦卡

傣语音译,傣族对“小乘佛教”的称谓。宗教界又称为“南传佛教”或“南传上座部佛教”,源于古印度部派佛教之上座部。公元前3世纪传入锡兰岛(今斯里兰卡),后经中南半岛传入中国,主要为傣族所信奉。与傣族相邻的布朗族、德昂族、部分阿昌族、佤族和少数彝族也信仰。其教义和戒律,较之原始上座部在各个细节上已有所变化,但主要方面仍保存早期佛教的基本宗旨和教义。傣族小乘佛教只奉释迦牟尼为教主,不相信其他菩萨。在教义上虽承认人空、色空、我空,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不同于大乘的四大皆空,认为教主所说的法是实在的,不象大乘那样以成佛为目的,而以证得阿罗汉果为目的,提倡积德行善,谋求自我解脱,以达到极乐世界。有傣文经典号称84000部,藏外典籍有不少傣族僧人著作,具有民族特点。在流行中,因僧侣遵守的戒律不同,以及信徒日常生活中的禁忌与祈祷方式上的差别,而分为支派。西双版纳一带有摆巴(山野派)与摆孙(田园派)之分,德宏等地有摆庄、多列、左抵等派之别,而以戒律较松弛的摆孙、摆庄派易为群众接受,形成较大势力。但各派的教义大体相同。

猜你喜欢

  • 扎哈喇哈卫

    见“以哈阿哈卫”(399页)。

  • 金赏

    ?—前42西汉大臣。匈奴休屠胡(屠各胡)人。※休屠王孙,秺侯※金日磾次子。初为侍中,与昭帝刘弗陵略同年,共卧起,赏奉车都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八、九岁,嗣秺侯。妻大将军霍光女。宣帝甘露四年(前5

  • 西辽帝国

    见“西辽”(689页)。

  • 景教

    见“也里可温”(142页)。

  • 干栏

    亦称麻栏。我国南方许多民族的一种古老住房建筑形式,即建在树木或立柱上的房屋。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是适应南方多雨潮湿和高温气候及山区地形坎坷而发展起来的建筑形式。一般分二层,用木、竹作桩柱、楼板和上

  • 梅虫生

    见“西阳蛮”(696页)。

  • 永宁直隶州

    行政区划名。清光绪年间改叙永厅置。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明为叙州府。清顺治(1644—1661)初,因明制,析永宁卫隶贵州威宁府。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卫为县。雍正五年(1727),厅地并入县,改

  • 外仓地

    清代蒙旗公地。也称官舍地,包括牧养地、荒地。可用旗的名义出租,立契约,每年征租,只要租种者不欠租粮,不得夺地。所得收益归旗府。也有不立契约而出租的土地,称白渣地,可以随时收回。

  • 赵善政

    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天兴国君主。白蛮(白族先民),剑川节度宁北城佉逸塝(在今云南洱源县邓川北)人。白蛮大姓之一,世代为南诏显贵。明代杨慎《滇载记》谓其在南诏王隆舜(877—897年在位)时即为清平官。唐

  • 蒙古檐帽

    蒙古族传统帽的一种。起源于元初,由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首制。古时蒙古帽无前檐,一般戴各色扁帽,帽缘稍鼓起,帽后垂缘宽长若棕榈叶,可避风沙挡雪保暖。用两带结于腮下,带下复有带,任风飘动。据《元史·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