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春
1361—1398
明朝将领。字景春。回族。祖籍安徽定远。洪武九年(1376),随父※沐英征甘肃、青海、云南、江西等地,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父卒,袭封西平王,镇云南。善拊循士卒,与下同甘苦。二十七年(1394),越州阿资反明,设计擒之。寻征缅甸。三十一年(1398)卒于军。在云南7年,大修屯田,辟田30余万亩。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深为百姓敬仰,民立生祠祀之。
明朝将领。字景春。回族。祖籍安徽定远。洪武九年(1376),随父※沐英征甘肃、青海、云南、江西等地,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父卒,袭封西平王,镇云南。善拊循士卒,与下同甘苦。二十七年(1394),越州阿资反明,设计擒之。寻征缅甸。三十一年(1398)卒于军。在云南7年,大修屯田,辟田30余万亩。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深为百姓敬仰,民立生祠祀之。
见“巴”(403页)。
元代宣政院在乌思藏地方所置地方政权名。亦称萨迦政权、萨斯迦政权。藏传佛教后宏期,乌思(前藏)、藏(后藏)地方款氏(亦作昆氏)家族高僧贡却结布,在萨迦(今西藏萨迦)建寺立宗,创萨迦教派。传至四祖萨班,德
见“罗武”(1415页)。
官名。清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所置世袭武职土官,以当地酋长、头人充任,为五种土弁之一,秩正五品。其职责为守土安民,查究抢掠不法,贡献方物,统帅土民、土兵随官军征战或服力役。其承袭、革除、拔擢、降调隶兵部。
赫哲族的一支。一作奇楞斯勒。其意一说为“姓齐的人们”,或说“住在江边的人”。为黑龙江省同江县下八岔赫哲人对居住勤得利以上地区赫哲人的称呼;或说是这一地区赫哲人的自称,因其是从黑龙江中游鄂伦春族居住地迁
见“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1671页)。
见“史记”(565页)。
清代经营旗地生产的农庄成员。实系农奴。清太祖努尔哈赤将部分“降民”、“来归者”编为民户,编入各种庄田,从事农务及各种徭役,故称。初制,皇庄、王庄乃至旗下官庄,每庄设壮丁10名(或15—20丁),选其中
见“使准噶尔行程记”(1458页)。
见“花当”(9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