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松锦之战

松锦之战

清与明朝的重要战役之一。天聪五年(崇祯四年,1631),清军攻战大凌河之后,明与清在辽西的战局较长时间处于相持状态。清军徘徊于锦州、右屯卫之间,而在其他方向却颇有进展,臣服朝鲜,进兵蒙古,铲除后顾之忧,“四方咸归,后患已绝”。为了取明而代之,清军必须从根本上打破锦州一宁远一山海关防线。而欲取宁远必先取锦州,欲取锦州必先夺环绕锦州的松山、塔山和杏山三城。崇德五年(明崇祯十三年,1640),皇太极选锦州门户之地义州驻兵、屯田,积贮粮饷,围而不攻,断明兵援、粮饷,使明军深受威胁。次年,明廷令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以破皇太极围困锦州之策。五月至十月,双方展开围困与反围困的激烈争夺。清军总结锦州围困不严之失,于四城各立八营,挖深壕,筑垛口,设哨兵,出兵4万余人,严困锦州,逼松山,“势虽困锦,实乃伺松”。以锦州外城蒙古6千余人降清,明总兵祖大寿孤守锦州。四月,洪承畴统吴三桂等八大总兵13万众,进入松山、杏山间,并以6万之众,夺取乳峰山西石门与2万守东石门的清军对峙,获取小胜,军声已振。后皇太极亲督战前,指挥10万余众,断明粮道,掘壕筑垣,围困明军。明军粮饷不济,夜间突围,为清伏兵追杀,在四五天中,10余万众溃不成军。吴三桂等仅以身免,逃归杏山城,洪承畴退守松山,坚守孤城。七年二月二十八日,部下副将夏承德献城降清,洪承畴等被俘。三月八日,锦州守将祖大寿,亦以7千之众献城归降。

猜你喜欢

  • 何大何

    见“阿大何”(1199页)。

  • 观音寺白塔

    见“蓟县白塔”(2317页)。

  • 朗孜勒空

    藏语音译。原西藏地方政府之拉萨市政机关。亦称朗孜厦。因其地在贵族朗孜瓦住宅而得名。设五品俗官密本(市长)2人,主管拉萨市区内行政、司法、治安等事宜。凡讼事、刑罚须呈驻藏大臣核定。清顺治十年(1653)

  • 马云亭

    1856—1919近代爱国志士、医生。原名马春生。山东章邱县埠村镇大冶庄人。回族。少时在青州清真寺学习阿拉伯文及伊斯兰教经典。青年时代投笔从戎,隶左宝贵麾下,曾参加中日甲午之战。后习中医,在济南开设药

  • 恩古特

    明代东蒙古部落。又译作恩衮、恩库特、翁科特等。源于金元之际的※“汪古惕”(汪古)。明中期,为蒙古勒津(满官嗔,后称土默特)集团的属部,著名的达延汗之妻满都海哈屯即该部绰罗斯拜特穆尔丞相之女。其后沿革史

  • 郎岱三三暴动

    解放战争时期布依族人民的革命武装暴动。因暴动地点在贵州郎岱(今六枝特区)县城,时值1949年3月3日,故名。在全国解放前夕,贵州国民党统治当局,面临全面崩溃,倍加疯狂地镇压各民族人民。于是,以布依族为

  • 藏封土族土官制

    明末西藏地方政府及宗教上层封授土族地区13个部落首领为土官(藏语称※“昂锁”,意为“内政官”)以进行统治的一种制度。元明时期,青海互助地区属西藏宗教势力范围,土族均已信奉喇嘛教。明万历三十年(1602

  • 桑映斗

    约1782—1842清代纳西族著名诗人。字沁亭。云南丽江大研镇人。自幼得其父悉心指导,勤奋嗜学,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中秀才,原欲读书成名,因性格刚强,作文时爱发议论,屡赴省试不第,便长期在乡任教。目睹

  • 沙鲁勒旗

    清阿尔泰乌梁海札萨克旗。乾隆二十七年(1762)置。辖一佐领。隶右翼。昔原有3苏木。旗众操蒙古语。以畜牧业为主。多信仰喇嘛教。驻牧阿尔泰乌梁海。其地今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固伦端敏公主

    1612—1654清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太宗※皇太极长女。继妃乌喇纳喇氏生。封为固伦公主。天聪七年(1633)正月,下嫁蒙古敖汉部台吉都喇尔巴图音之子班第。班第受封固伦额驸。崇德元年(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