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月市

月市

明代北方边塞地区蒙汉女真等族的集市贸易。亦称小市。明朝与东北的蒙古兀良哈三卫、海西女真族等部关系较密切,经济来往频繁,所设马市即按月举办,广宁(今辽宁北镇)每月二市(月初、月中各一次),开原每月一市(月初开市)。初设于永乐三年(1405),因战争或双方冲突,时断时续。隆庆五年(1571),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封王、通贡、互市协议,明朝在三北地区开设十余处大型马市,但不能满足双方民间广泛贸易的要求,遂于万历元年(1573),按广宁、开原月市旧例,自辽东至甘肃边塞地区开设30余处月市与蒙古诸部及女真等族进行广泛的民间互市。月市每月一二次,每次一二日。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山西与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的月市在每月15日后举行。蒙古、女真诸部以马匹、杂畜、皮张、柴草、盐碱、木材等交换内地的粮食、茶叶、布帛、锅釜、食品和日用杂品。双方贫苦农牧民也从中受益。虽禁止兵器交易,但私下仍可得到。月市地点多,参加人数多,开市频繁,限制少,可随时、就近交换时鲜货物和换季用品,更加有利于各族的经济交流,颇受民间欢迎。

猜你喜欢

  • 祅教

    古代波斯宗教。又称火祅教、拜火教、琐罗阿斯德教、玛兹达教。公元前6世纪左右波斯人琐罗阿斯德创立。后流行于波斯各地,公元226年被波斯萨珊王朝定为国教。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该教

  • 格哷勒

    ?—1719清朝大臣。又作格哷尔。蒙古族。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茂秀子。初名默纳克,后赐今名。尚乡君,封额驸。康熙二十五年(1686),袭一等塔布囊。四十四年(

  • 瓜勒察部

    见“卦尔察部”(1300页)。

  • 暑涟

    蒙古族喝的肉汤。出自《蒙古秘史》,蒙古语音译,同书亦音译作暑冽。《华夷译语》、《鞑靼译语》等译作书连。在茶叶传入蒙古之前,或在缺乏茶叶的情况下,蒙古族除了饮用奶、酸奶和奶酒之外,亦饮用肉汤解饥渴。《蒙

  • 国师掌教所

    元代管理佛教寺院僧尼机构。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十六年(1279),灭南宋,统一全国。十七年(1280)三月,立都功德使司,功德使秩从二品,《元史》

  • 师公戏

    参见“壮戏”(887页)。

  • 厹由

    见“仇由”(320页)。

  • 居诗老

    苗族古歌。流行于云南东北部及贵州威宁等地区。歌颂住在刀窝召(意为碎石山)的猎神居诗老如何驱逐毒蛇猛兽、砍伐森林、烧地拓荒及打猎、育兽的事迹。相传这位猎神教人们住在树上,放火烧地3个月,烟雾弥漫山谷,把

  • 南诏圣明文武皇帝

    见“隆舜”(2136页)。

  • 阿底峡

    982—1054吐蕃佛教后弘期进藏之印度高僧。初名达瓦宁波。梵文名迪巴嘎热施咱纳,藏文译作贝玛梅泽益西,意为“吉祥燃灯智”。藏史通称其为“觉卧杰阿府峡”,意为“佛王阿底峡”,简称“觉卧杰”(佛王或尊圣